[发明专利]墨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3358.X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7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熊木恒夫;桥本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JPE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41F31/04 | 分类号: | B41F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冉;杨梧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机的墨壶装置,尤其涉及提高用于调整成为长年课题的伴随墨刮板的移动的零点的零点调整的再现性、以及改善防止油墨渗漏的墨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向印刷机的版筒供给油墨的墨壶装置,在储存油墨的墨壶,邻接设有以低速回转送出油墨的墨主辊,设有多个墨刮板,使得通过该墨主辊的回转送出的油墨成为必要厚度的墨膜厚。该墨刮板形成为与墨主辊的轴线方向相切的长方体状,通过个别调整各墨刮板和墨主辊之间的间隙,可以调整宽度方向的墨供给量。
作为调整该墨供给量的墨壶装置,本申请人提出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墨壶装置。调整该墨壶装置的墨量部分的主要部分如图9所示,由墨刮板71、连杆支架74、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以及该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下方的连杆移动轴86构成。
墨刮板71呈长方体形状,配置在墨壶本体70的上部,在前方(图示的右方)具有与图中未示的墨主辊相接的垂直端部,在其后方的中央部,设有宽度变薄为墨刮板71宽度的大约一半,下部形成半圆状凹部73的连接片72。连杆支架74具有断面呈コ字状的保持部76以及内部设有螺纹槽的圆筒状的连接部77,所述保持部76通过支轴83夹持使墨刮板71移动的连杆75。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呈圆棒状,其前端设有螺纹槽,在大致中央部设有直径大的凸缘79,后端设有传动槽80,使得凸缘79和螺母84相接,可回转而不可前后移动。并且,在连杆支架74的连接部77端面和凸缘79之间,压缩设有弹簧81。
连杆移动轴86上固定用于传递图中未示的电机的回转的齿轮88,该连杆移动轴86前端呈设有螺纹槽的圆棒状,推杆87与其前端的螺纹槽螺纹连接。 该推杆87通常与连杆75自由端的自由轮85相接,使得该连杆75摆动。
为了进行墨刮板71的零点调整,通过电机使连杆移动轴86回转,使得推杆87前进,将连杆75推向前方到零的位置停止。伴随连杆75的摆动,支承在连杆支架74的支轴83的偏心轮82偏心,推压与偏心轮82相接的凹部73的壁,使墨刮板71前进,采用目视或者测量器使前端接近墨主辊的表面。
接着,使得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向左方或者右方稍稍逆向转动,使墨刮板71的前端为接近墨主辊的状态,进行零点调整。并且,由图中未示的电位计检测后退量,依据该检测进行手工操作,使由螺旋轴78控制的机械零点和由电机驱动控制的电气零点一致。
为了使得墨刮板71移动到零点设定位置,由推压凹部73的壁的连杆75的偏心轮82的偏心状态决定。但是,与支承连杆75的连杆支架74连结的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由弹簧81形成支承状态,因此,当摆动连杆75时,不能固定连杆支架74,有时朝左右方向微动,存在零点再现性差、且机械零点和电气零点很难一致的课题。
再有,在墨壶本体70,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和连杆移动轴86处于分开的位置,因此,存在难以进行零点调整的课题。
开孔设置零点调整用螺旋轴78和连杆移动轴86,在该孔内组装各部件,因此,作业复杂容易产生组装错误和尺寸误差,且组装费时,同时,不能避免制造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在墨刮板和盖板之间,存在仅容许墨刮板滑动的间隙,因此,油墨从该间隙侵入,进入墨刮板之间,存在阻碍墨刮板动作的问题。因此,如专利文献2记载那样,提出将磁铁片和薄板组合的结构,如专利文献3记载那样,提出组合相对墨主辊沿远近方向滑动自如的第1盖部件和与油墨相接、覆盖第1盖部件的可装卸的第2盖部件的结构,上述结构为人们所公知。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防止油墨渗漏的装置,载置在墨刮板上面的磁铁片具有柔软性,不会产生永久变形,提高了密接性,可防止油墨侵入,但为了确保用于保持与墨壶本体上面密接的磁力,需要增厚磁铁片,在磁铁片前端和左右端与墨壶本体上面之间产生阶梯差,油墨多量残留在该阶梯差部分,存在不易清扫的课题。
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防止油墨渗漏的装置,与油墨接触的上侧的第2盖的清扫简单方便,但为了清扫第1盖,若朝着离开墨主辊方向滑动,则残留在第1盖端部的油墨恐怕会引入墨刮板之间,在有厚度的盖前端和左右端产生的阶梯差部分,油墨多量残留,存在不易清扫的课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41047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第29323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第39300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PE株式会社,未经JPE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