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039.0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叶舟;傅正杰;万先凯;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6;C02F1/7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锈钢 酸洗 废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锈钢及其制品因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外观而被广泛应用。因不锈钢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退火、正火、淬火、焊接等加工过程,表面时常会产生黑色的氧化皮。氧化皮不仅影响不锈钢的外观质量,也会对产品的后续加工产生不利影响,故在后续加工前必须采用酸洗、抛光等表面处理方法将其除去。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含有F-、Cr6+、Cr3+、Fe3+、Fe2+和Ni2+的酸洗废水,这类废水如直接排放,将严重威胁到周边生态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不锈钢酸洗废水的污染防治,对于保障不锈钢产业的健康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及回用是该行业实施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即通过添加絮凝剂或碱液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沉淀去除,该法具有投资低、操作简单等优点,但也存在处理效果一般、废水排放量大、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吸附法、电化学还原法、膜处理法等各种新型技术得到了研究,但普遍存在投资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难于工业推广。因此,加强不锈钢酸洗废水的经济高效处理及回用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稳定、二次污染小的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
不锈钢酸洗废水处理及回用方法的步骤如下:
1)不锈钢酸洗废水泵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质和水均化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3h;
2)将调节池出水泵入一级反应池,通过投加石灰乳调节pH至6.5,投加氯化钙,使废水中大部分氟离子反应生成CaF2,然后投加重量百分含量为0.2~0.5g/L的聚丙烯酰胺进行絮凝,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
3)将一级反应池出水泵入一级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沉淀污泥泵入污泥浓缩池;
4)将一级沉淀池出水泵入氧化池,进行曝气氧化,使废水中的Fe2+氧化为Fe3+,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
5)将氧化池出水泵入二级反应池,通过投加氢氧化钠将pH调至9.3,同时加入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1.5g/L和0.2~0.5g/L的聚合氯化铝及聚丙烯酰胺,在搅拌机的搅拌下使废水中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6)将二级反应池出水泵入二级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3~5h,沉淀污泥泵入污泥浓缩池;
7)将二级沉淀池出水泵入pH回调池,通过投加硫酸将pH调至6.5,水力停留时间为1~1.5h;
8)将pH回调池出水泵入中间水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1.5h;
9)将中间水池出水泵入砂滤池,水力停留时间为2~4h,反冲洗废水泵入调节池循环处理,砂滤池出水可直接回用;
10)污泥浓缩池中的污泥经板框压滤脱水,得到含水率为40~60%的污泥,污泥外运处置,污泥上清液及滤液泵入调节池循环处理。
所述的一级反应池、一级沉淀池用于去除F-,氧化池、二级反应池和二级沉淀池用于去除Cr3+、Fe3+、Ni2+,而pH回调池、中间水池和砂滤池用于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回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结果是:高效、稳定、二次污染小,系统出水中的总铬、总镍、氟化物、pH等指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和回用标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1)不锈钢酸洗废水,水量为1000m3/d,水质如下:pH为1.2,CODCr为145mg/L,总铬为420mg/L,总铁为750mg/L,Ni2+为300mg/L,F-为650mg/L,SS为160mg/L,废水泵入调节池,进行水量质和水均化处理,水力停留时间为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海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0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