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鹅口疮的外用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044.1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洪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鹅口疮 外用 中药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鹅口疮的外用中药。
(二)背景技术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以及慢性腹泻、营养不良的孩子,或长期使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孩子,这些孩子机体抵抗力普遍较差,如果口腔护理不当,白色念珠菌容易入侵并大量繁衍,两侧颊黏膜、舌、面、牙龈以及上颚等处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膜样物,不易拭去,强行去除,其下方可见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严重的鹅口疮患儿,口腔内犹如白色雪花层层叠叠,壅塞咽喉,影响呼吸,患儿烦躁不安、拒食。
目前,国内外专用治疗鹅口疮的药物不多,加之婴儿喂药难,打针太痛苦,故开发针对性药物势在必得。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配制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鹅口疮的外用中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鹅口疮的外用中药,其活性成分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黄柏3~9份、白茅根10~20份、芦根10~20份、玄参9~15份、玫瑰花3~9份、薄荷2~6份、黄连1~3份、吴茱萸1~5份、西瓜皮9~15份、白扁豆9~15份、生姜3~9份、茄蒂3~9份、柿霜3~9份、桑芽9~15份。
其优选的活性成分的重量配比为:
黄柏6份、白茅根15份、芦根15份、玄参12份、玫瑰花6份、薄荷4份、黄连2份、吴茱萸3份、西瓜皮12份、白扁豆12份、生姜6份、茄蒂6份、柿霜6份、桑芽12份。
所述中药为膏剂。将各原料制成膏剂,外敷涂抹使用。
配方中,黄柏、芦根、黄连、西瓜皮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利尿通淋;加配白茅根、柿霜、桑芽,主要用于润肺止咳、清肝明目、生津利咽;又配吴茱萸、白扁豆、生姜,用于温中散寒、健脾化湿;再配玫瑰花、玄参、薄荷、茄蒂,用于疏肝解郁、和血调经、理气滋阴。
本发明采用的药物无毒副作用,适于小儿使用。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本发明人对36例小儿鹅口疮患者用药,取适量膏剂填敷小儿脐眼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连涂3~5天。
(2)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鹅口疮症状全部消失。
显效:鹅口疮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
有效:鹅口疮主要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鹅口疮主要症状与治疗前无变化。
(3)临床结果
临床治愈28例(77.78%),显效7例(19.44%),有效1例(2.78%),无效0例(0%),总有效率为100%。
本发明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四)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黄柏3g、白茅根10g、芦根10g、玄参9g、玫瑰花3g、薄荷2g、黄连1g、吴茱萸1g、西瓜皮9g、白扁豆9g、生姜3g、茄蒂3g、柿霜3g、桑芽9g,将上述原料制成膏剂,外敷于脐眼部。
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填敷小儿脐眼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连涂3~5天。
实施例2:
取黄柏9g、白茅根20g、芦根20g、玄参15g、玫瑰花9g、薄荷6g、黄连3g、吴茱萸5g、西瓜皮15g、白扁豆15g、生姜9g、茄蒂9g、柿霜9g、桑芽15g,将上述原料制成膏剂,外敷于脐眼部。
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填敷小儿脐眼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连涂3~5天。
实施例3:
取黄柏6g、白茅根15g、芦根15g、玄参12g、玫瑰花6g、薄荷4g、黄连2g、吴茱萸3g、西瓜皮12g、白扁豆12g、生姜6g、茄蒂6g、柿霜6g、桑芽12g,将上述原料制成膏剂,外敷于脐眼部。
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填敷小儿脐眼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一次,连涂3~5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洪英,未经李洪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0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离剂
- 下一篇:用于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液体电解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