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靠接增根的嫁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686.1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5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杜丽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丽英 |
主分类号: | A01G1/06 | 分类号: | A01G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靠接增根 嫁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连体嫁接方法,尤其是一种将接穗植株茎干嫁接于砧木叶节(侧芽)底部,以提高愈合成活率,扩大砧木根系吸收面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靠接增根连体靠接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嫁接按接穗和母株及砧木的关系不同,分为离体嫁接和连体嫁接二大类。其中离体嫁接大类,嫁接时接穗需要剪离母体(株),属于常规嫁接。其大部分嫁接方法是原来就有的,少数嫁接方法是新的。连体嫁接大类,嫁接时接穗不需要脱离母体(株),是接穗带根嫁接。其大部分嫁接方法是新的,少数嫁接方法是原有的。
植物嫁接倘若以嫁接结合方式,即按接穗和砧木的结合方式分,无论是离体嫁接,还是连体嫁接,均可区分为二大类:周边接触式和内外结合式。其中以周边接触式大类为主,靠的是枝条周边形成层或薄壁组织的功能。绝大多数植物都属于该嫁接结合方式,其嫁接方法也最多,如切接、劈接、腹接、皮下接和对接等。其次是内外结合式大类,嫁接方式较少,靠的是接穗髓心和砧木形成层,或接口内外形成层的作用,如松杉类的髓心形成层对接等。
靠接是一种古老的连体嫁接方法。一般的做法是,在接穗植株枝茎和砧木植株枝茎的对应处,各削取一长度为1.5~3.0cm,深至木质部的长椭圆形接口,然后对准接口扎缚之。其中靠接增根方法,待植株嫁接愈合成活牢固后,需剪去接口以上的接穗部分或砧木部分,以达到增加植株根系吸收面,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根据常规靠接方法及其周边接触式的穗砧结合方式,很容易产生接穗接口和砧木接口各自愈合的状况,从而严重影响到嫁接愈合成活率和植株生长的问题。提出一种节下靠接及其内外结合的穗砧结合新方法,可以避免因穗砧各自愈合而导致相互分离,从而能显著提高嫁接愈合成活率,并增加根系吸收面,有效促进植株生长和作物产量,经济效益明显。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靠接增根的嫁接方法,其特征是在早春或生长季节将接穗植株的茎干接口嫁接于砧木植株茎干叶节的下方。避免穗砧接口各自愈合,相互分离;同时采用内外结合的穗砧结合方式,有利于提高靠愈合成活率,扩大根系吸收面,促进植株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发明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以便单独的或者组合在一起应用到上述方案。
采用对接法:先在砧木茎干叶节下方0.3~0.5cm处向上削一60°角、深0.5cm的斜切口,然后离此斜切口下方2~3cm处向上削一深达木质部的纵切口;在接穗植株适当高度处,背面削成一60°角的斜切口,腹面向上削一成30°角的纵切口,使该二接口与砧木接口相当,同时剪去接口以上的接穗植株;将接穗植株接口插入砧木接口中,使二者接口相吻合;最后用塑料薄膜带作无结头扎缚。
将接穗植株和砧木植株邻近种植。
本发明靠接增根的方法,与一般靠接方法有明显区别:
(1)通常的靠接采用的是对称靠接法,即接穗和砧木各削成相对称的长椭园形接口;而本发明采用的是对接法,接穗接口和砧木接口不相对称;
(2)通常的靠接,在嫁接时不需要剪除接口以上的任何部分;本发明方法,在嫁接时需要剪去接口以上的接穗植株;
(3)通常靠接是无节嫁接(接口不带节);本发明方法,是有节嫁接,接穗接口务必嫁接在砧木叶节之下;
(4)通常嫁接的穗砧结合方式是周边接触式,本发明方法的穗砧结合方式是内外结合式和周边接触式相结合。
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各优点:
1. 嫁接成活率达91%~98%,比对照增加31%~45%;
2. 能增加植株根系吸收面,使植株高生长量增加21%~35%;
3. 提高单株作物产量21%~42%;
4. 可增强植物抗性,扩大栽种范围。
本发明的效果机理是:
本靠接增根方法的效果较好,是由于利用植物的叶节部位嫁接,即进行逢节嫁接。这种嫁接的穗砧结合方式,是内外结合式。其愈合成活不仅靠接口周边的形成层,还要靠接口内部(中间)形成层的作用,即有二层形成层的作用。
植物叶节,是植物着生叶子的部位。在叶节上长有叶子,还有侧芽。其中侧芽长大后,成为枝条;叶节也就变成为枝节。逢节嫁接,就是在接穗或砧木的叶节或枝节处进行嫁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丽英,未经杜丽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