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手机信号放大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749.3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骏;杨峰;罗烜;张玉珍;宋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3F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usb 接口 便携式 手机信号 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手机信号放大器的设计结构,特别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实现的集成上下行信号分流、滤波、放大网络结构。
背景技术
手机信号放大器是专门为解决手机信号盲区而设计的产品。由于手机信号是靠电磁波的传播来建立通信联系的,由于建筑物的阻隔,在一些高大建筑物里边、地下室等地方一些商场、餐厅、卡拉OK桑拿按摩等娱乐场所、地下人防工程、地铁站等许多场所,手机信号不能到达而不能使用手机。手机信号放大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只要在特定的地方安装一套手机信号放大器系统,整个范围内的手机信号都可以很好地使用,给里面的工作人员或客人带来很大的方便。
但以往的手机信号放大器,结构复杂,安装困难,本发明志在设计出一种便携式的手机信号放大器,使其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能够随时操作进行手机信号的放大。同时,以往的手机信号放大器的信号强度较大,大量的安装会干扰原有的基站信号,对附近基站设备有负面影响,而本发明志在缩小其发射功率,但能通过随身携带,弥补其作用距离小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SB接口的、便携式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易于实现的手机信号放大器。
本发明实现手机信号放大的技术方案:包括下行双工器(1)、下行滤波器(2)、下行放大器(3)、上行双工器(4)、上行滤波器(5)、上行放大器(6)、内置宽带天线(7)、上行天线匹配网络(8)、金属接地板(9)、用于接入外置天线的SMA接口(10)。
本文所发明的手机信号放大器将下行信号通过外置天线接收下来到端口(10)后,将下行信号先通过下行双工器(1),后经过下行滤波器(2)滤掉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再通过下行放大器(3)放大,最后通过内置宽带天线(7)辐射到用户端;对上行信号而言,先利用内置天线(7)接收用户发出上行信号,先通过上行双工器(4),后经过上行滤波器(5)滤掉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再通过上行放大器(6)放大,最后通过外置天线的SMA接口(10)输出到外置天线去;其中内置宽带天线(7)是一款能覆盖GS、CDMA、UMTS、LTE频段的超宽带天线。同时,采用了USB接口进行上下行信号放大器的直流供电。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USB接口及供电技术,能很好的同笔记本电脑等数码设备结合使用,无需任何附加变压装置。。
(2).紧凑的系统布局结构,充分利用空间,并保证其均能正常工作,其大小接近常用优盘;
(3).内置宽带天线是一款能覆盖GS、CDMA、UMTS、LTE频段的超宽带天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手机信号放大器的内部结构图,其中包括:下行双工器(1)、下行滤波器(2)、下行放大器(3)、上行双工器(4)、上行滤波器(5)、上行放大器(6)、内置宽带天线(7)、上行天线匹配网络(8)、金属接地板(9)、用于接入外置天线的SMA接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USB接口的便携式手机信号放大器的设计结构,本文所发明的手机信号放大器将下行信号通过外置天线接收下来到端口(10)后,将下行信号先通过下行双工器(1),后经过下行滤波器(2)滤掉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再通过下行放大器(3)放大,最后通过内置宽带天线(7)辐射到用户端;对上行信号而言,先利用内置天线(7)接收用户发出上行信号,先通过上行双工器(4),后经过上行滤波器(5)滤掉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再通过上行放大器(6)放大,最后通过外置天线的SMA接口(10)输出到外置天线去;其中内置宽带天线(7)是一款能覆盖GS、CDMA、UMTS、LTE频段的超宽带天线。同时,采用了USB接口进行上下行信号放大器的直流供电。
以上,向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提供本发明的描述以使他们易于理解与运用本发明。对于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对这些实施的各种变更是显而易见的,而无需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并不仅限定在这里所述的方案,而是与所述的权利要求一致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水处理分流井
- 下一篇:漩流井半逆作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