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923.4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01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郭倩;李巧珍;潘辉;王瑞娟;李玉;周峰;于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灰树花 工厂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菌属,又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日本称“舞茸” 。其子实体肉质鲜嫩爽口,营养丰富,香气浓郁。据国家农业部质检中心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检测,灰树花(干)含蛋白质31 5.0 g/kg(其中含l8种氨基酸,总量为1 86.6g/kg,人体必需氨基酸占4 5.5% ),脂肪17.0 g/kg.粗纤维107.0 g/kg,碳水化合物496.9 g/kg,灰分6 1.1g/kg及多种有益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还含有80.0 g/kg左右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其主要功效是抗肿瘤,抗HIV 病毒,调节血糖、血脂,降血压和保肝。因此,灰树花是一种食药两用,很有开发前途的珍贵真菌。
灰树花人工栽培研究始于日本(伊藤一雄,1940), 20世纪80年代日本利用空调设备,实现了工厂化栽培生产。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对灰树花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并在河北迁西、浙江庆元等地栽培成功。目前,灰树花作为一个在日本市场已经有15年工厂化栽培历史的新品种,在我国仅浙江省和河北省有少量栽培生产,产量不及日本的1%。
目前的一些灰树花栽培研究主要是针对季节性常规栽培的,对工厂化栽培高产方法的研究鲜有报道,而对后熟培养以及培养期长短的研究则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培养、割口搔菌、原基形成、子实体成熟;尤其是在发菌培养后,增加10-40天的后熟培养。
其中所述的后熟培养的条件为:温度23-24℃,相对湿度60%-70%。并且后熟培养时可给予适当的散射光。优选的后熟培养的时间为20-30天。
本发明的原理为:每一种食用菌都需要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够开始发育和生长,但仅仅温度达到所需还不足以完成发育和生长,因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所以灰树花工厂化栽培后熟培养,可以使基料内生物量增加,尤其是使基料内部的菌丝达到有效积温,从而达到生理成熟,使第一潮出菇的量增加。并且合适的后熟期长短,既可以使其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达到出菇所需的有效积温,又可以防止栽培周期过长而造成占用栽培设施、占用大量的管理用工、病虫害频发等,既提高生物学效率,又使产质量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本发明所提供的灰树花工厂化栽培方法,解决栽培过程中原基形成率低,产量低的问题,使产量质量都有明显提高。由于添加了后熟管理,使在较短的培养周期内,原基发育和子实体形成天数缩短,品质更佳,生物学效率提高,使工厂化栽培灰树花更加优质、高产,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如下方法栽培灰树花(栽培菌种使用上海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的“灰M云”)
1、配置培养料:杂木屑35%、棉籽壳35%、麸皮12%、玉米粉7%、土10%、石膏1%,将培养料按上述比例混合拌匀,使含水量在62%-65%,PH在5.5-6.5;
2、装袋:采用聚丙烯袋,用装袋机装袋,每袋装湿料900g;
3、灭菌:装袋后马上灭菌,控制温度在121℃,灭菌2 h;
4、接种:袋内料温度降至20-25℃后,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
5、发菌培养:保持温度为23-24℃,相对湿度为60%-70%,CO2浓度为1000-2000ppm,适当的通风量;培养30d;
6、割口搔菌进入出菇房,刺激原基形成,直至子实体成熟,及时采收。
实施例2-5 用如下方法栽培灰树花(菌种来源同实施例1)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只是在步骤5发菌培养后添加后熟培养,温度23-24℃,相对湿度60%-70%,分别培养10天、20天、30天和40天。
下表中是实施例1-5的方法栽培的灰树花在品质和生物学效率上的比较,结果显示:各种不同的实施例,品质之间差异性显著,最好的为实施例3和4即后熟20天和3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国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9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长型管状内耦合无电极荧光灯
- 下一篇:一种静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