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提高海参幼苗附着率和稚参成活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019.5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包卫洋;刘超;马甡;孙景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崔清晨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海参 幼苗 附着 成活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水养殖领域,特别是一种能使海参幼苗附着率和稚参成活率显著提高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现作为养殖产品的海参又名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榍手目(Aspidochirot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为典型温带种类。我国的海参人工育苗技术开始于1954年,张凤瀛等人利用解剖性腺等方法,人工受精培育出了耳状幼体,此后又培育出了稚参、幼参。到20世纪80年代,海参育苗技术有了突破性发展,确立了工厂化育苗新技术。此后,海参育苗技术有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辽宁、山东等地,海参养殖产业发展迅猛。2008年,辽宁和山东的海参育苗场超过了1000家,出苗约2000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需求量将不断提高,其产量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有的海参育苗技术的过程大致如下:1.亲参采卵与受精卵孵化:海参育苗场一般从养殖场购买个体较大、性腺发育成熟的海参作为育苗亲参。采用自然排放法、阴干法或流水刺激法使亲参排精排卵,尽量控制产卵池中精卵比例在3-5∶1。受精后将受精卵进行分池,受精卵密度控制在80万-100万粒/m3。受精卵孵化过程中,不断将多余精子捞出并每半小时搅动一次池水,防止受精卵发育畸形。2.幼体培育:幼体孵化后,利用虹吸法将沉于底层的畸形不健全的幼体排掉。选择健壮的幼体分池培养,一般密度为0.5个/ml,控制水温为20℃,进行连续曝气,每天换水两次,换水量为总养殖水体的30%,每天根据幼体的饱食程度进行投饵,每日三到四次。饵料多为盐藻、牟氏角毛藻、小球藻等饵料。投饵量按照养殖水体体积进行计算,小耳幼体日投饵量为2万个藻细胞/ml,中耳幼体为3万个藻细胞/ml,大耳幼体为4万个藻细胞/ml,并按照幼体的饱食程度调整投饵量。3.稚参附着:当幼体出现少量樽形幼体时在池底铺放聚乙烯薄膜承接落向底部的稚参,第二天投放附着基。常用的稚参附着基主要有透明聚乙烯波纹板、透明聚乙烯薄膜、旧网衣、扇贝笼等。4.稚参培育:稚参附着后,硅藻是其最优饵料。除底栖硅藻外,还有鼠尾藻粉、人工配合饵料和海泥等。多种饵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每天投喂两次。投放附着基8天后,进行倒池,此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清污或者倒池工作。采用流水、换水和倒池的方法进行养殖用水的更新交换。控制合适温度,进行连续充氧。当继续进行养殖或者放流时,可使用KCl麻醉法或者直接流水冲击法将稚参从附着基上剥离下来。
如今,幼苗的附着率、成活率普遍偏低,究其原因是目前缺少一种优良附着基和与之相适合的海参育苗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海参幼苗附着率和稚参成活率的方法,以弥补现有海参育苗技术的上述不足。
一种提高海参幼苗附着率和稚参成活率的方法,首先进行亲参采卵和受精卵孵化,然后用饵料培育幼体,再投放附着基使稚参附着,最后投喂饵料培育稚参,待大部分稚参体长达到15mm-20mm后将稚参剥离附着基,其特征在于幼体培育初期使用的饵料为牟氏角毛藻,后期为牟氏角毛藻、小新月菱形藻、叉鞭金藻的混合藻液;所述的附着基为优化附着基;附着后稚参的饵料为新鲜海泥和配合发酵饲料。
本发明既能提高海参幼苗的附着率和成活率,又可以通过利用老化的透明聚乙烯波纹板制作优化附着基来减少育苗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1.亲参采卵与受精卵孵化:从养殖场购买个体较大、性腺发育成熟的海参作为育苗亲参。将暂养池排干水后将亲参阴干45分钟,然后再用流水刺激45分钟,采用阴干和流水刺激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海参同时产卵并能提高海参的产卵量。之后将亲参沿池壁放入水温已经调节至20℃的产卵池中,雌参排卵后不断将雄性亲参取出,控制产卵池中精卵比例在3-5∶1。受精后用虹吸法进行分池,受精卵密度控制在80万粒/m3左右。受精卵孵化过程中,不断将多余精子捞出并每半小时搅动一次池水,以减少海参受精卵发育畸形的机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0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水型坐便器
- 下一篇:无纺布焊把机带条送焊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