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间隔调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309.X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3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姚晔;傅振宇;张一锋;姜旭峰;厉蒋;刘彦伸;梁永锋;关威;杨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网新众合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00 | 分类号: | B61L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昱彤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 轨道交通 列车 间隔 调整 方法 | ||
1.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间隔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根据所有列车的先后位置关系,确定各个站间区间内的列车到前方最近站台的进站次序,并相应地形成各个站间区间内的列车到前方最近站台的列车进站队列;
2)找出列车数量最多的列车进站队列,若该队列中的列车数量为奇数,则选取位于该队列最中间位置的列车作为参考车;若该队列中的列车数量为偶数,则选取位于该队列最中间位置的两列列车中的任一列车作为参考车;
3)根据预先设定的列车到站时间间隔值和各个站间区间的所述列车进站队列,从参考车所在的列车进站队列开始,根据式(1)按照列车前进方向依次计算各列车进站队列的首列列车到前方最近站台的计划到站时间:
STi=STi-1+Ti-Qi*I (1)
式(1)中,STi为当前列车进站队列的首列列车到前方最近站台的计划到站时间;STi-1为后方相邻列车进站队列的首列列车到其前方最近站台的计划到站时间;Ti为当前列车进站队列所在的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参考值;Qi为当前列车进站队列的列车数量;I表示预先设定的列车到站时间间隔值;如果当前列车进站队列为参考车所在队列,则STi-1为当前系统时间t0,Qi为当前列车进站队列中位于参考车前方的列车数量;
4)当任一列车到达站台时,计算该列车的实际到站时间与该列车的计划到站时间的差值得到该列车到达该站台的早晚点偏差;如果早晚点偏差为零,则执行步骤5);如果早晚点偏差不为零,则调整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和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运行时间,使得该列车到达下一站台时的早晚点偏差减小,然后执行步骤5);
5)当列车离开站台时,按照式(2)更新该列车的后方相邻列车到达该站台的计划到站时间,并返回执行步骤4);
STnew=STold+I (2)
式(2)中,STold表示离开站台的列车到该站台的计划到站时间,STnew表示离开站台的列车的后方相邻列车到该站台的更新后的计划到站时间,I表示预先设定的列车到站时间间隔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等间隔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4)中,按如下方法调整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和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运行时间:
1)计算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及其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
2)若该列车的早晚点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则以该列车的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参考值减去该列车的早晚点偏差值得到调整后的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且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取参考值;
若该列车的早晚点偏差大于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且小于或等于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和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之和,则以该列车的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时间的参考值减去该列车的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得到调整后的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且以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参考值减去该列车的早晚点偏差值,再加上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得到调整后的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
若该列车的早晚点偏差大于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和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之和,则以该列车的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列车运行时间的参考值减去该列车的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得到调整后的该列车在下一个站间区间的区间运行时间;且以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参考值减去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的最大可调值,得到调整后的该列车在该站台的停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网新众合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网新众合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30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