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生产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369.1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0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丁;石勇;王正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41/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翻边 拉深件 产品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对于用连续模生产一些拉深带翻边和缩口的模具一般不多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产品是无法带料的,原因是产品落料之后失去载体无法进行后序的翻边和缩口工序,如果是先翻边和缩口产品又无法从载体上切下来,所以这类产品以前基本上都是采用单工序冲压,而有些产品即使使用单工序冲压也是要用很复杂的胀形机构才能完成,而且还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样一来无论是生产效率上还是安全上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目前工艺水平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生产只能采用单工序冲压完成,且工艺复杂、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连续冲压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为了完成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冲工艺孔;
步骤2:拉深整形;
步骤3: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
具体的上述的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生产工艺中:所述的步骤3中还包括以下分步骤:
301:落料状态;
302:开始翻边状态;
303:开始翻边并缩口状态;
304:产品成形完成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三种不同的工艺在一个工步上同时实现,解决了落料之后无法带料再进行后序的翻边和缩口成形问题,或翻边和缩口后产品又无法从载体上切下来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整个产品排样图。
图2落料成形工步在上死点状态。
图3落料成形工步在卸料板接触下模状态。
图4落料成形工步在下死点状态。
图5整副模具总装图。
图6图5所示的模具的工位图。
图7为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过程分解示意图。
图8为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过程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带翻边和缩口的拉深件产品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冲工艺孔;
步骤2:拉深整形;
首先是冲出导正钉孔和要拉深所具备的工艺孔。然后是进行拉深和整形。以上两个步骤是现有的工艺。
步骤3: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
落料的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是本实施例的关键。如图7、8、9所示,该步骤包括以下分步:
301:落料状态;
302:开始翻边状态;
303:开始翻边并缩口状态;
304:产品成形完成状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级进模形成工件一共有12个工位,就是图中标示为g1到g12的12个工位,该工位图如图6所示。
现在说明使用如上面描述的模具完成一种汽车安全气囊中的一个零件(一般称之为支撑盘)的制作工艺,它由冲工艺孔、拉深、整形、和落料成形等工步组成,其主要工步如图1所示的排样图,包括以下工步:
工步1)冲工艺孔g1:冲出导正钉孔,如图1所示,在两边分别布出导正钉孔及工艺孔,这里导正钉孔是为了后面的工步精确定位用的,而工艺孔是为了后面的拉深工步作准备,即切除多余材料,保留拉深材料主体和载体;
工步2)冲工艺孔g2:同工步1),用前步冲出的导正钉孔作为精定位冲出工艺孔,这里冲工艺孔的作用与工步1)相同;
工步3)为空工步g3:主要目的是因第一组模板主要完成的是冲孔工艺g2而第二组板所要完成的拉深工艺,为了使模具受力合理和拆卸维修方便;
工步4)为空工步g4:主要是考虑下一步为拉深工步g5结构所需的空间和模板的强度;
工步5)为向下拉深g5:将料带平板材料通过模具产生塑性变形,拉深成要求的形状,这时的拉深圆角为R1.0mm;
工步6)为空工步g6:主要是考虑上一步为拉深工步结构所需的空间和模板的强度;
工步7)整形g7:将在产品在工步5)形成的拉深圆角R1.0通过模具整形成R0.3mm,见工序件,
工步8~10)为空工步g8-g10:为防止这一方案不成功而预留可能要增加的缩口工步;
工步11)落料成形g11:将产品从料带上分离并同时进行翻边和缩口,这是关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昌辉(上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3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加油润滑式振动成型机
- 下一篇:半定量检测类风湿因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