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924.0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5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森和明;高桥英之;田中馨;川端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5/24 | 分类号: | H02K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器 装置 电动机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汽车等车辆用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主要涉及耐久性良好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汽车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公知有如图13~图15所示那样的构造。
首先,从结构开始说明,在该以往的驱动器装置1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中空的大致箱形的壳体2由省略图示的上侧驱动器壳体和图14所示那样的下侧驱动器壳体3组合而成,主要由树脂材料构成。
在该壳体2中的、上述下侧驱动器壳体3内,形成有用于支承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支承凹部4,借助图13所示那样的粘接带5,将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固定在电动机支承凹部4的带安装面4a上而构成。
此外,在该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上设有作为传递部的减速齿轮部7的蜗杆7a,传递该驱动电动机6的旋转力。
而且,该减速齿轮部7的输出轴7b从该壳体2中的、省略图示的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的上表面部向外部突出设置,该输出轴7b与被驱动构件连结。
接着,说明该以往例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的作用效果。
在这样构成的以往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由上述粘接带5固定在电动机支承凹部4的带安装面4a上。
而且,由省略图示的控制部驱动上述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轴6b使其旋转,借助上述减速齿轮部7改变上述输出轴7b的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从而使被驱动构件移动到希望的位置。
上述电动机外壳6a与带安装面4a之间的尺寸公差和驱动电动机6旋转驱动时产生的振动由上述粘接带5的厚度方向的弹性变形吸收。
另外,还公知有采用如下构成的技术,即通过支承电动机外壳6a的轴承部的周围来将驱动电动机6固定在壳体2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59475号公报(说明书第0015段落~第0064段落,图8)
在这样构成的以往的驱动器装置1的电动机减振构造中,在组装上述驱动器装置1时,利用粘接带5,将驱动电动机6的电动机外壳6a固定在电动机支承凹部4的带安装面4a上。
因此,需要从衬纸等剥离该粘接带5并将该粘接带5粘贴到上述电动机外壳6a和电动机支承凹部4上的工序,从而使作业工序数增加。
此外,由于该粘接带5、而相应地使零件数增加,使零件管理变复杂,并且衬纸等成为废料,而存在回收利用性不好这样的问题。
因此,难以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易组装、能够减少制造成本,组装后的支承稳定性良好,能长期保持减振效果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是一种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设有:壳体,由上侧驱动器壳体和下侧驱动器壳体组合而成;电动机支承部,用于支承设于该壳体内的驱动电动机;传递部,用于向从该壳体向外部突出设置的输出轴传递该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力,在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和下侧驱动器壳体上一体地形成有抵接而支承上述驱动电动机的电动机外壳外侧面的上述电动机支承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支承部从上侧驱动器壳体或下侧驱动器壳体突出设置,具有用于与上述电动机外壳的上侧倾斜面或下侧倾斜面抵接的弹性接触片。
此外,技术方案2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驱动电动机的上述电动机外壳为扁平型,从正面看,在上表面部或下表面部的左、右侧缘上呈倒角形状地形成一对上述上侧倾斜面或下侧倾斜面。
在此,所谓扁平型,是指在电动机外壳上表面部或下表面部中的至少任一方上形成有平面部。
另外,技术方案3是根据技术方案1或2记载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动机支承部具有一体地设于上侧驱动器壳体或下侧驱动器壳体的角落部的加强肋部,将上述弹性接触片从设于该加强肋部的倾斜面突出设置成薄板状。
而且,技术方案4是根据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记载的驱动器装置的电动机减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设有上述电动机支承部的上侧驱动器壳体或下侧驱动器壳体的壳体外侧面部的、位于在与电动机轴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有该电动机支承部的延长线上处设有用于在组合了上述上侧驱动器壳体和下侧驱动器壳体的状态下进行卡定的卡定片,并将该卡定片设置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向为沿着该驱动器的延长线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未经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