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汽车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6300.0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77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徐福祥;李宗华;苏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B60T13/7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真空 助力 制动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系统技术,具体涉及汽车的真空助力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继内燃机汽车之后的最被看好的新能源汽车,各个政府以及全球各大汽车企业纷纷都把电动车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世纪的下一个百年,作为拥有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似乎也不能例外,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界,电动车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绝大多数的轿车多采用真空助力伺服制动系统,采用的是人力和动力并用。传统内燃机轿车的制动系统真空助力装置的真空源来自于发动机进气岐管,真空度负压可达到0.05-0.07Mpa。对于由传统车型改装成的纯电动车,发动机总成被拆除后,仅由人力所产生的制动力无法满足行驶制动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制动系统真空助力装置进行改制,而改制的核心问题是产生足够的压力的真空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适合纯电动汽车上使用的电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汽车电动真空助力控制系统,其包括制动踏板、真空助力器、真空泵、真空储能罐、继电器和整车控制器,所述真空助力器分别与制动踏板和真空储能罐连接,真空泵通过真空储能罐与所述真空助力器连接,真空储能罐内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和真空泵分别与整车控制器连接;继电器一端连接12V电源,另一端连接真空泵正极,真空泵与真空储能罐直接相连,电源正极连接压力开关,负极直接接地,通过12V蓄电池提供电源;所述控制装置由压力开关测试真空储能罐内的真空度,当真空储能罐低于某一真空度时,压力开关闭合,并将该信号送到整车控制器,整车控制器控制真空泵工作。
本发明进一步还提出利用上述系统进行纯电动汽车电动真空助力控制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先由整车控制器采集压力开关信号,并根据采集到的信号判断真空储能罐内真空度是否满足要求;真空储能罐的压力开关的开关值是根据整车制动系统的要求而设定,当压力开关开启时真空储能罐内的真空度小于60KPa, 此时整车控制器检测到信号为1,当压力开关闭合时,真空储能罐内的真空度大于80KPa,此时整车控制器检测到信号为0;
当整车控制器采集到压力开关信号后,还要根据蓄电池的电压情况进行判断,控制整车控制器的数字输出;当压力开关信号的数字输入为1,且蓄电池电压大于12V,则整车控制器的数字输出为1;当压力开关信号的数字输入为0,则控制数字输出为0;
最后,整车控制器通过一数字输出信号控制去继电器的吸合,输出为1时,继电器吸合,输出为0时,继电器打开;继电器一端连接12V电源,另一端连接真空泵正极,继电器吸合时真空泵开始工作,继电器打开时,真空泵停止工作。
本发明所设计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效果:
(1)采用机械式的真空压力开关,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2)系统设计可靠耐用。
附图说明
图1、真空助力控制原理框图。
图2、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中:1、电源正 2、保险 3、继电器 4、真空泵 5、真空储能罐 6、整车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 电动真空助力制动系统包括与制动踏板相连的电动真空助力器、 一个真空储能罐、一个真空泵、一个压力开关以及整车控制器。
1、1电动真空助力器
真空助力器安装于制动踏板和制动主缸之间,由制动踏板通过推杆直接操纵。真空助力器与制动踏板产生的力叠加在一起作用在制动主缸推杆上,以提高制动主缸的输出压力。真空助力器的真空伺服气室由带有橡胶片的活塞(或隔板)分为常压室和变压室。变压室内的真空度一般为60-80Kpa,由真空储能罐直接提供。真空储能罐与真空泵连接,由真空泵抽取真空,真空泵与车辆12V电源电池相连。
在电动真空助力器中,反作用力机构布置在输入杆和阀体以及输出杆之间,该阀体与助离器活塞连接成一体,阀活塞安装在连接输入杆的输入活塞上,且反作用力机构可相对输入活塞从预定退回位置向前滑动,阀活塞通过设置弹簧偏压至退回位置,锁定装置布置在阀活塞与阀体柱之间,以便将阀活塞锁定在阀体柱体上。
1.2真空储能罐和压力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