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高通量抗病毒药物筛选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6978.9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3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9 |
发明(设计)人: | 肖兵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兵南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C12Q1/02;A61P31/1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卢宏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通量 抗病毒 药物 筛选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筛选模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病毒药物的快速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方法,可应用于药物的筛选。
背景技术
药物筛选模型(drug screening model,drugscreening assay method)是用于证明某种物质具有药理活性(生物活性、治疗作用)的实验方法,这些实验方法是寻找和发现药物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们在长期寻找药物的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大量用于新药筛选的各类模型,大致分为经典的动物实验法、分子生物学筛选法、高通量药物筛选法和高内涵药物筛选技术。
所谓动物筛选法就是以动物作药物筛选的观察对象,以动物对药物的反应,证明某些物质的药理作用,评价其药用价值。单纯从新药筛选的角度看,动物筛选模型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从动物身上直观地反应出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由动物模型获得的筛选结果,对预测被筛选样品的临床效果、毒副作用和应用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动物筛选法也存在缺点:采用动物模型进行药物筛选时,由于动物的特殊性,决定了药物筛选过程主要依赖于手工操作,而且只能对有限的样品进行筛选,使整体动物模型筛选新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效率低、成本高、动物实验需要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受试样品需要量大(约5g)。
分子生物学筛选方法:近20年来,许多药物作用的受体已被分离、纯化,一些基因的功能及相关调控物质被相继阐明,为药物筛选提供了许多新的靶点,这就使得药物筛选模型从传统的整体动物、器官和组织水平发展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新型靶蛋白,对人工合成的组合化学库和小分子肽库进行目的性药物筛选。通过比较健康人群与患者间在机体组织细胞分子上的差异以及阐明模型组织中相应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正确地选择、描述并确认某些靶蛋白,这有助于更加理性和有目的性地进行药物筛选。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拟用开发药物作用的靶点设计实验,一般而言这种作用靶点是具有某种特定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如酶和受体等,此外一些编码功能明确的DNA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候选化合物与靶点混合后,可以通过酶联免疫、荧光显色、核磁共振等方法定量测定化合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从而成为筛选化合物的依据。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但是由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并不仅仅取决于其与靶酶的作用程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均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极大的影响,仅仅一道薄薄的细胞膜就能够阻挡住许多候选化合物,因而生化水平的药物筛选不确定因素更多,误筛率较高。此外,该筛选方法手段单一、费时耗财也成为其无法深入发展的缺陷。
高通量药物筛选(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采用的筛选方法一般是以药物作用靶点为主要对象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根据样品与靶点结合的表现,判断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由于这些筛选方法在微量条件下进行,同时采用自动化操作系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筛选,因而称为高通量药物筛选。高通量筛选依赖数量庞大的样品库,实现了药物筛选的规模化,较大限度地利用了药用物质资源,提高了药物发现的概率,同时提高了发现新药的质量,充分利用了药用资源。高通量筛选采用的是细胞、分子水平的筛选模型,筛选实验是在微量筛选系统中完成的,样品用量一般在微克级(g),节省了样品资源,奠定了“一药多筛”的物质基础,同时节省了实验材料,降低了单药筛选成本。而且高通量药物筛选为高度自动化操作,不但减少了操作误差的发生,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药物筛选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高通量筛选所采用的主要是分子、细胞水平的体外实验模型,任何模型都不可能充分反映药物的全面药理作用;用于高通量筛选的模型总是有限的,要建立反映机体全部生理机能或药物对整个机体作用的理想模型,也是不现实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兵南,未经肖兵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69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