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炸机防溅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339.4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0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毅 |
主分类号: | A21B5/08 | 分类号: | A21B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1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炸 机防溅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食品加工设备的改造,即油炸机防溅罩。
背景技术
油炸机是副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线中的基本设备,它将上一工序传送来的食品半成品油炸处理,以获得产品定型、产品适当的口感和风味,及较长的产品保质期。
油炸机包括底架、油炸槽、烟雾收集罩、排烟管等,其中油炸槽是具有合适深度的长方体槽,两边是厚度较大的槽帮,槽内有金属丝编结而成的输送网带,将炸好的食品自动输送至下一工序,槽的前端内侧有一过滤网口。油炸槽的底部外侧置有若干个加热器(一般4-5为个)用于食用油升温,抽油泵将过滤网口流出的油送回油炸槽以构成油流循环,从而消除特定点加热导致的油炸槽内油温不均匀现象。
内置有抽油烟机的油烟收集罩位于油炸槽的大部段落之上,沸油升华的油烟经拢集后自排烟管排出。现有油炸槽的前端无油烟收集罩覆盖,即油炸槽的前端为一敞口段落。如此安排的作用之一是:当食品碎渣在滤油网口处堵结时,便于人们用工具清理,从而维持生产线的连续正常运行;作用之二是:便于人们直接监控油炸槽内金属网线输送带运行的异常情况。
现有油炸机的敞口段落长度一般约占油炸机总长度的15%左右,也即约15%的油烟未自排烟管排出,油烟扩散飘落到车间很大面积内的设备物件表面甚至在设备内部形成积垢,造成环境卫生水平降低和设备物件的腐蚀;油滴微爆还不时飞溅到两边槽帮上、喷溅到附近地面并在有水地面洇染,人员行走在有油的地面极需小心摔倒。如上产生的地面油污每半天都需要使用化工溶剂及时清理,化工溶剂的频繁长期使用对于食品生产企业亦属讳忌,且频繁清洗的工作量大。此外,油炸机操作人员手上和面部被飞溅油点烫红烫痛已是太过平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任务是提供一种油炸机防溅罩。
本发明技术方案:油炸机防溅罩,至少其主体为透明耐高温材料制成,呈开口向下的高拱槽形,在一个侧面的局部设置有窗口,扣盖于现有油炸机的油炸槽敞口段落。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是以空间折面或弧面为顶的、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的斜式扣罩。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的较低一端具有导油板。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的侧面窗口配备有透明活动盖板。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两侧面的下部分别置有卸油槽。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两侧具有向油炸槽内延伸的竖板段。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侧面固定有手把。
上述油炸机防溅罩在不高于窗口下底边的向下连续部分为不锈钢材料制成,不锈钢材料部分与防溅罩主体的透明材料部分铆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防溅罩扣盖于油炸机的油炸槽敞口段落,全面消除了高温油飞溅引起的原有污染和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威胁;防溅罩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的顶部构造利于油烟拢集后自排烟管排出;防溅罩顶部的油滴经导油板引至防溅罩侧立面内壁,防溅罩内壁流落的所有油滴全部自卸油槽的一端被收集;防溅罩两侧向油炸槽内延伸的竖板段保证了防溅罩扣盖于油炸机敞口段落的稳定性及可靠地沿槽帮滑行;防溅罩主体由透明材料制作所以无碍操作人员观察炸槽内情况,位于侧面的窗口便于操作人员使用工具清理食品碎渣堵结。
附图说明
图1防溅罩A的直观图
图2防溅罩B的直观图
图3防溅罩C的直观图
图4防溅罩D的一种直观图
图5示意图:拼接式的防溅罩D
图6示意图:防溅罩E
图7直观图:斜折面顶导油板
图8直观图:弧形顶导油板
图9局部直观图:载有本发明的油炸机(未负载导油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5和图7。防溅罩在窗口7底边以上高度的主体部分为透明耐高温无污染材料(图中细线所示)制作,在不高于窗口7底边的向下连续部分为不锈钢板(图中粗线所示)轧制,透明材料部分与不锈钢板部分通过若干铆接点10固定连接。
防溅罩的顶部是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的空间折面,较高一端适合贴接于油炸机的油烟收集罩2,其倾斜结构利于拢集油烟自排烟管3排出,消除了目前油烟在车间飘落的现象。
侧面窗口7接近油炸槽1端部过滤网口,不需要完全掀开防溅罩即可使用工具自窗口7清理封堵过滤网口的碎渣。一般情况下图中左右向翻动的盖板8封闭着窗口7,当需要清理过滤网口处碎渣时打开盖板8。
在侧面窗口7之下的位置,防溅罩两侧均设有卸油槽11,卸油槽11将飞溅到罩内壁并沿罩内壁流下的废油导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毅,未经孙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3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