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7415.1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柳勇;徐润生;李淑仪;廖新荣;蓝佩玲;吕业成;孔国添;加庆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A01B7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6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露天 菜地 次生 盐渍化 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耕地保护与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
技术背景
菜地次生盐渍化对蔬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菜地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地下水位较高、地下径流不畅、地下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的冲积平原。在非盐碱土地区,保护地蔬菜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问题被广泛关注,而露天菜地目前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因此相关防治技术报道极为少见。
但是,从近几年野外调查和取样分析的情况来看,菜地次生盐渍化不止是发生在设施栽培上,如据2002~2005年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集约化露天菜地土壤盐分进行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相当数量的土壤已经酸化、板结,部分表层土壤可见零星白色盐霜,次生盐渍化特征明显,蔬菜生长已经受到影响,死菜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土壤样本全盐量已经达到0.2%~0.4%的轻咸田标准,说明部分露天菜地土壤可溶性盐分浓度已经接近多年塑料大棚水平,经研究总结种植方式、施肥方式、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灌溉方式等因素是引起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目前在蔬菜生产实践中,不少菜农采用灌水洗盐的办法克服菜地盐分表聚现象,这种措施虽然可以把菜地土壤中的大部分盐分(60%~80%)洗到地下水中去,达到降低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目的,但硝态氮被淋洗到地下水中后,不仅造成土壤的氮素损失,而且还污染了地下水。因此,灌水洗盐其实是一种不可取的措施。
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一直以露天栽培为主,种植集约化(连年种植蔬菜、复种指数极高、化肥施用量偏大)将会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菜地土壤盐分,长时间的夏季高温、秋冬干旱的气候条件(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平均每年达到20天以上,雨量集中且雨季明显短于旱季)则可能导致或加剧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因此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防治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非常紧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蔬菜生产实践中防治(包括预防和治理)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系统防治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的方法,科学全面地提出解决方案,不仅能改善和优化蔬菜生长的微域土壤环境,而且还能提高商品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露天菜地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密植、滴灌的防盐、抑盐的联合应用的模式进行蔬菜生产;
(2)定期分析测盐;
(3)根据步骤(2)分析测验结果,进行氮肥减量施用和/或深翻土壤和/或轮作套种,并继续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滴灌、密植的防盐、抑盐的联合应用的模式进行蔬菜生产。
步骤(1)所述采用有机-无机肥配施防盐是针对现有蔬菜生产中盲目、过量不合理施肥等弊端,根据不同蔬菜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无公害蔬菜生产品质上的要求,结合对菜地土壤测试结果、蔬菜田间试验结果等,根据长期以来本申请人的研究总结,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将有机肥与无机肥合理搭配施用,使各种肥料相互促进、发挥功效。
本发明提供优选的有机-无机肥配施防盐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4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