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467.9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7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范世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2/57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用以与电池相电连接的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如笔记型计算机、数字相机、行动电话等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其通常皆需要装设电池,以提供电子产品所需的工作电源。相应地,电子产品中即会设有电池连接器及电池上装设相匹备的对接电池连接器,通过连接器的设置使电池能提供电子产品的工作电源。
如中国台湾新型TWM325613(申请号:96208665)、TWM309807(申请号:95218722)等皆揭露出一种电池连接器。该些专利属于闸刀式的电池连接器,其皆揭露出有一绝缘本体、三个插设于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两个卡持于绝缘本体的背面处的补强板,藉由补强板的设置用以加强电池连接器焊接于电路板上的稳固性。
然而,上述的结构设计,当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后,即有需再增加一道工序将两个补强板插固绝缘本体,以及需设计有生产补强板的模具等。如此,却增加了连接器的组装时间与模具成本,尤其是大量生产化下,非常不利于降低组装工时,使得整体的生产成本不利于降低。
其次,导电端子的焊接部是呈板片状,其是以板端缘面与电路板达成相焊接,故导电端子整体与电路板相焊接的接触面积甚小。当导电端子与电池相接触时,电池会有撞击导电端子的情形,常久使用下,即有可能使得导电端子与电路板有接触不良或脱落之虞。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可提升与电路板焊接的稳固性,增进电池连接器使用上的可靠度,并且可降低整体制造成本。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三个以上的导电端子;
上述的绝缘本体具有呈反向的第一端面部及第二端面部;上述导电端子则并排的间隔穿设于绝缘本体上,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固定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固定板部、一自该固定板部延伸出该绝缘本体的第一端面部外的接触板部及一与该接触板部呈反向的自该固定板部延伸并位于该绝缘本体的第二端面部的焊接部;其中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一体弯折延伸有一焊接板部,该焊接板部位于该绝缘本体的第二端面部上,且该焊接板部的外板面与该焊接部的自由端面呈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一导电端子的固定板部固定埋设于该绝缘本体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每一导电端子的固定板部的两侧各凹设有凹口,该绝缘本体的部分延伸埋入于该凹口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导电端子数量对应且贯穿其第一、二端面部的端子槽,所述的每一导电端子的固定板部对应卡固于所述各端子槽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板部自所述固定板部弯折延伸而成,且所述焊接板部自固定板部弯折的弯折部分介设于所述焊接部的中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焊接板部具有一自所述固定板部弯折延伸的连接臂及一自该连接臂延伸的焊接板片,该焊接板片的外板面与所述焊接部的自由端面呈同一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个导电端子的焊接板部各设有一开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至少两个导电端子各一体弯折延出焊接板部,藉由焊接板部的设置加强电池连接器与电路板间焊接的稳固性;同时,导电端子安装入绝缘本体后,导电端子的焊接板部即一体地同时设置于绝缘本体内,故本发明能提升焊接的稳固性,与先前技术相比减少了一道组装的工序,降低了整体的制造成本;其次,通过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一体弯折出焊接板部,继而增加了端子的焊接区域,更加强端子与电路板间焊接后的稳固性;如此,可改善使用时端子被撞击后与电路板有接触不良或易于脱落的问题,增进电池连接器使用上的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放大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放大组合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电池连接器设置于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符号说明:
1——绝缘本体;
101——第一端面部; 102——第二端面部;
11——端子槽;
2——导电端子;
21——固定板部; 211——凹口;
212——突刺; 22——接触板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