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支撑滑动式安全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7882.4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7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宁;张玉林;余昉;宋怀印;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53 | 分类号: | H01R13/453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成兴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8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 滑动 安全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压电源连接设备的安全构件,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各种类型的电源插座及电源转插板上防止意外触电的安全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墙壁插座和电源转插板普遍存在着安全隐患。由于儿童的好奇心较强,若其手持导电细杆等物品,伸入上述墙壁插座或电源转插板的某个插孔中的时候,自然会触碰到里面的导电金属件,那么势必会导致触电的危险,此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该类插座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为此,本申请试图提供一种在墙壁插座、电源转插板或其他电源连接设备上使用的安全门,避免上述触电危险的发生,增强此类电源连接设备的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滑动式安全门,解决现有插座或者转插板容易发生触电危险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支撑滑动式安全门,设置在插座的上盖内侧或者转插板的上盖内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上盖,设有至少一对插孔;
在每一对插孔的内侧设有一个滑块,所述的滑块的外侧对应上述两个插孔的位置设有两个斜面,两个斜面向同一方向倾斜,在每个斜面的较低一侧各设有一个贯穿该滑块的滑块窗口;所述的滑块内侧设有一个凸出该侧表面的支撑轴,该支撑轴平行于上述斜面,并对应设置在上述两个斜面之间的部位;该滑块具有一个头端和一个尾端,该头端对应于该斜面较高部分朝向的一端,该尾端对应于该斜面的较低部分朝向的一端;
在每个滑块的内侧设有一个盖板,所述的盖板外侧与上述滑块内侧设置的支撑轴接触,所述的盖板上对应于两个插孔设有两个贯穿的盖板窗口;
该滑块与上盖之间连接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方向朝向该滑块的头端方向;
该滑块的尾端的内侧与外侧均设有止挡面,该上盖内侧对应于该滑块外侧的止挡面设有一个上止挡筋,该盖板外侧对应于该滑块内侧的止挡面设有一个下止挡筋。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弹性元件是一个板簧,其一端固定在上盖内,另一端与上述滑块的尾端抵接。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滑块的两个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同。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在该滑块的斜面位置固定有滑块贴片,该滑块贴片由金属制成。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滑块贴片由不锈钢制成。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滑块贴片通过嵌卡或者一体注塑方式固定在该滑块的斜面上。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滑块的尾端的内侧和外侧设置的止挡面是一个面。
在一个较佳的技术方案中:该支撑轴的横截面呈V形、U形或者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在非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无论从该上盖的哪一个插孔中伸入导电细杆,由于该导电细杆仅与滑块的其中一个斜面接触,将使滑块以支撑轴为轴旋转,滑块尾端的止挡面将被上盖上的上止挡筋卡抵,或者被盖板上的下止挡筋卡抵,因此,该导电细杆无法通过该滑块上的滑块窗口,即使在通过了该滑块窗口的情况下,也无法继续通过该盖板的盖板窗口,当然也就无法与插座内的电源触点接触,起到保证安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安全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图2A、图2B、图2C分别是上盖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与后视图;
图3、图3A、图3B、图3C分别是滑块的立体图、主视图、仰视图与后视图;
图4、图4A、图4B、图4C分别是盖板的立体图、主视图、俯视图与后视图;
图5是滑块作平行运动的示意图;
图6是滑块作第一种翘翘板运动的示意图;
图7是滑块作第二种翘翘板运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以将本发明设置在GFCI安全插座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结构与功能,在该安全插座的上盖1内侧设有:滑块2、滑块贴片3、盖板4、以及板簧5,其中:
所述的上盖1,如图2、图2A、图2B、图2C所示,其设有至少一对可供正负极插头同时插入的插孔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通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8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