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8469.X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2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江文斌;叶茂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6/00 | 分类号: | B23P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2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速 箱体 微孔 修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包括贮液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液桶(1)通过输液管(2)连接有真空加压桶(3),真空加压桶上设有桶盖(4),桶盖上设有进气阀(5),进气阀连接有空压机,真空加压桶的桶身上通过气管连接有排气阀(6),气管连接真空泵;真空加压桶的一侧设有清洗桶(7),清洗桶连接进水管(8)与进气管(9);真空加压桶、清洗桶的上方设有可吊装工件吊篮(10)的升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为行车升降机(11),行车升降机上连接有可吊装工件吊篮(10)的挂钩(1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加压桶(3)外表面设有转臂轴支架(13),转臂轴支架上固定有转臂轴座(14),转臂轴座内穿接有垂直设置的转臂轴(15),转臂轴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转臂(16),桶盖(4)上固定有桶盖升降气缸(17),桶盖升降气缸的顶杆的上端与转臂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4)的外沿与真空加压桶(3)的上沿之间设有锁紧螺母(18),桶盖上还设有安全阀(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阀(5)连接有压力表(20),桶盖上设有气动开关(21)与桶盖升降气缸(1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桶(7)为两个,两个清洗桶之间分别通过三通(22)连接进水管(8)、进气管(9),连接进水管的三通与两个清洗桶之间分别设有左进水阀(23)、右进水阀(24),连接进气管的三通与两个清洗桶之间分别设有左进气阀(25)、右进气阀(2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管(2)上设有进液阀(27),真空泵与气管连接中间设有左阀门(28)。
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修补装置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
a.将待修补的减速箱箱体放入工件吊篮(10)中,行车升降机(11)把工件吊篮吊入到真空加压桶(3)中,盖上桶盖(4),锁紧桶盖周边的锁紧螺母(18);
b.启动真空泵,打开左阀门(28),抽真空,关闭左阀门,关闭真空泵,打开进液阀(27),吸入贮液桶(1)中的补漏液,关闭进液阀,启动空压机后打开进气阀(5),加压后保压,关闭进气阀、空压机,打开进液阀,在压力作用下补漏液回压到贮液桶,关闭进液阀;
c.打开排气阀(6)排掉余气直至真空加压桶(3)内的压力为0,松开锁紧螺母(18),关闭排气阀,打开气动开关(21),桶盖升降气缸(17)带动桶盖(4)上移,推动转臂(16)移开桶盖,行车升降机(11)吊出工件吊篮(10);
d.将工件吊篮(10)吊入盛有清水的清洗桶(7),打开左进气阀(25),持续清洗后关闭左进气阀,行车升降机(11)起吊工件吊篮离开水面一定时间后,吊入到第二个清洗桶,打开右进气阀(26),持续清洗后关闭右进气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中启动真空泵后抽真空至-0.09~-0.1Mpa;启动空压机后加压至0.45~0.5Mpa,并且保压15~30分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减速箱体微孔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打开左进气阀(25)持续清洗的时间为1~3分钟,行车升降机(11)将工件吊篮吊离水面持续的时间为3~6分钟,打开右进气阀(26)持续清洗的时间为7~15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杭州兴达机械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846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晶立方型氮化碳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钢板多元合金共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