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击冷却的联焰管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8572.4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S·K·维德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R3/48 | 分类号: | F23R3/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冷却 联焰管 组件 | ||
1.一种用于连接燃气涡轮机中的相邻的燃烧罐(12)的联焰管组件(22),包括:
具有第一端(26)和相对的凹端(28)的第一管段(24);
具有第一端(32)和相对的凸端(34)的第二管段(30),该相对的凸端(34)同心地装配在所述凹端内而在所述凹端和所述凸端之间有交迭区(36);
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所述第一端中的各个构造成固定到相应的燃烧罐的衬套(20)上;
从所述凹端延伸到所述第一管段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冲击套管(44),以及沿着相反的方向从所述凹端延伸到所述第二管段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二冲击套管(50),所述冲击套管具有限定于其中的多个计量孔(56);
分别限定在所述第一冲击套管和第二冲击套管与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之间的同心腔体(58);并且
其中,燃烧冷却空气被引导通过所述冲击套管,并且沿着所述同心腔体沿轴向流动,所述燃烧冷却空气从所述腔体排入相应的燃烧罐衬套和套管之间的轴向燃烧空气流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24,30)在所述相应的第一端(26,32)处包括环形凸脊(38),所述环形凸脊包括限定于该环形凸脊中的多个轴向地定向的计量孔(42),燃烧冷却空气通过计量孔(42)从所述腔体中排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焰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套管(44,50)脱离并且在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24,30)的所述相应的环形凸脊(38)上浮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24,30)的所述第一端(26,32)包括用于附连到相应的燃烧罐衬套(20)上的肩部区段(40),所述环形凸脊(38)中的所述计量孔(42)设置在高于所述肩部的高度处,使得离开所述计量孔的燃烧冷却空气沿着燃烧罐衬套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凹端(28)进一步包括在所述交迭区(36)周围限定于该凹端(28)中的多个计量孔(60),且所述凸端(34)包括与所述凹端(28)中的所述计量孔(60)以及与所述第二管段(30)周围的所述同心腔体(58)连通的排放通路(62),由此燃烧冷却空气还被引导通过所述交迭区周围的所述凹端中的所述计量孔,并且沿着所述凸端中的所述排放通路沿轴向流动,并且流入所述第二管段周围的所述同心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放通路(62)包括限定在所述凸端(34)中、越过所述交迭区(36)而通向所述同心腔体(58)的环形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套管和第二冲击套管(44,50)是在所述交迭区(36)处分开地附连到所述凹端(28)上的分开的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套管(44,50)具有在所述交迭区(36)处附连到所述凹端(28)上的第一端(46,5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焰管组件(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套管(44,50)的所述第一端(46,52)在所述凹端(28)上沿轴向间隔开,所述凹端(28)中的所述计量孔(60)限定在所述冲击套管的所述第一端之间。
10.一种用于冷却连接燃气涡轮机中的相邻的燃烧罐的联焰管的方法,包括:
将第一管段的凸端连接到第二管段的凹端中,使得在所述凸端和凹端之间形成交迭区;
将相连接的管段的相对端连接到相邻的燃烧罐的相应的衬套上;
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周围构造冲击套管,以便在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与相应的冲击套管之间限定沿轴向延伸的腔体;
将燃烧冷却空气引导通过冲击套管并且引入所述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中的各个周围的腔体;
在交迭区的两侧上沿相反的方向引导所述燃烧冷却空气,使得所述燃烧冷却空气在各个所述腔体中远离所述交迭区朝向燃烧罐衬套沿轴向流动;以及
从所述腔体中排放所述燃烧冷却空气,使得所述冷却燃烧空气与燃烧罐衬套和相应的燃烧罐套管之间的轴向燃烧空气流束汇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公司,未经通用电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85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