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信号输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0267.9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强;姜军红;李冬光;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S3/00 | 分类号: | H04S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信号 输出 方法 终端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声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体机电脑上通常采用双声道输出,由于采用双声道输出会导致声音只能从两个方向传出,因此导致声音的方向感和立体感较差,影响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目前,通常采用如下两种解决方案来提高双声道输出的立体声效果:
方案一、采用双声道输出,并结合第三方音效处理软件对声音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第三方音效处理软件将双声道输出虚拟环绕声效果,但是虚拟环绕声效果的感知范围较窄,若接收者向一侧移动,立体声效果会变差;
方案二、采用双声道输出,并结合第三方音效处理软件对声音进行处理,也就是,通过第三方音效处理软件将双声道输出转换成多声道的虚拟环绕效果,采用虚拟环绕声效果后,虚拟出来的多声道需要混编到左右两个扬声器中,在混编的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环绕声效果。再加上两个扬声器的回放能力有限,造成虚拟后置环绕声效果不明显,方向感仍然比较差。
由此可知,现有的增强双声道输出立体声效果的技术方案并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方法及终端设备,能够有效提高音频信号的方向感,增强立体声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音频信号输出的方法,应用于依次设置有环绕左扬声器、前置左扬声器、中置扬声器、前置右扬声器和环绕右扬声器的终端设备上,所述环绕左扬声器、前置左扬声器、中置扬声器、前置右扬声器和环绕右扬声器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音频信号,所述音频信号包括: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
对所述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分别进行后置环绕的音效处理;
将处理后的所述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环绕左扬声器和所述环绕右扬声器中。
优选的,所述音频信号还包括:前置左声道音频信号、前置右声道音频信号和中置声道音频信号,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前置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所述前置左扬声器,将所述前置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所述前置右扬声器中;将所述中置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中置扬声器中。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进行后置环绕的音效处理的步骤为:
对所述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通过人头传递函数进行心理音源位置映射的音效处理。
优选的,在将所述前置左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所述前置左扬声器,将所述前置右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所述右声道扬声器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对所述前置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前置右声道音频信号进行声场扩展处理。
优选的,若所述音频信号还包括:重低音声道音频信号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重低音声道音频信号进行频响优化处理,将处理后的所述重低音声道音频信号发送到重低音扬声器。
优选的,在接收到所述音频信号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音频信号是双声道音频信号还是多声道音频信号;
若所述音频信号为双声道音频信号,则将所述双声道音频信号虚拟成多声道音频信号,再进行音频信号处理;
若所述音频信号为多声道音频信号时,直接进行音频信号处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一壳体;
多个扬声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环绕左扬声器、前置左扬声器、中置扬声器、前置右扬声器和环绕右扬声器,其中所述环绕左扬声器、前置左扬声器、中置扬声器、前置右扬声器和环绕右扬声器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面上;
音频处理芯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对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分别进行后置环绕的音效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所述环绕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环绕右声道音频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环绕左扬声器和所述环绕右扬声器中。
优选的,所述音频处理芯片还用于将所述前置左声道音频信号和所述右声道音频信号分别输出到所述前置左扬声器和所述前置右扬声器中;将所述中置声道音频信号输出到所述中置扬声器中。
优选的,所述多个扬声器还包括:一重低音扬声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侧面上,用于播放音频信号中的重低音声道音频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2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PC贴装元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关节炎的电刺激和关节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