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00403.4 申请日: 2010-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2067777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周琳;马献发;沈光;吕品;于志民;徐海军;张悦;魏殿文 申请(专利权)人: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C05G3/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栽培 蓝莓 土壤 综合 调控 方法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具体说就是一种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

(二)背景技术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也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化学指标。土壤酸碱度对土壤中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又有很大的影响。在土壤中,与酸碱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化学元素,它直接影响着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存在形态、有效性及迁移转化。掌握土壤的酸碱度值对于土壤诊断、合理施肥和提高作物产量、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适宜蓝莓生长的土壤需透水性、通气性及排水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在蓝莓定植前,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的通透性。蓝莓要求土壤pH值4.5-5.5,最适土壤pH值为4.5-4.8。土壤pH值过高是限制蓝莓栽培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

现有对栽培蓝莓的土壤进行调控的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施用硫磺粉,该方法降低土壤pH迅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pH逐步升高,易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蓝莓生长。另一种方式:有机质和施用硫磺粉联合施用,填加的有机质有苔藓、草炭、锯末、河沙、酒糟、松针等,其中苔藓和草炭效果最好,但是草炭属于保护资源,而苔藓可有效保持水土流失,如果大面积挖掘,将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所以该方法不能大面积推广。松针也是良好的土壤改良物质,其价格低廉,可持续利用,但其腐烂速度快,使生产成本有所增加。蓝莓属寡养植物,研究发现施用适量的肥料对蓝莓生长有好处,并且施用复合肥料比施用单一肥料效果好,有一定的降低土壤pH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现有的对栽培蓝莓的土壤进行调控的技术方法,其都存在一定缺点和不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能使土壤pH值长期稳定在适宜的土壤pH值区间内、促进蓝莓生长、显著提高蓝莓产量、提升果实品质的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料包括:含硫量99.9%的硫磺粉(325目)、腐熟落叶松针、松树皮、酸性复合肥K2SO4:总养分含量≥45%,N-P2O5-K2O 12-21-12;

步骤二:种植园区选择好后,随机多点取土样混合,用电位测定法测定该土样的pH值,即为该土壤的pH值,蓝莓栽培最适土壤pH值为4.5-4.8,如果测定土壤pH值高于最适土壤pH值,则施用硫磺粉进行调节,施用硫磺粉的标准为:土壤pH值降低一个单位,则施入16kg/100m2硫磺粉,土壤pH值从5.5降至4.5时,每100m2施用16kg硫磺粉,将硫磺粉均匀撒入种植园区,深翻后混匀;

步骤三:挖掘宽0.5m、高0.2m的沟槽,将腐熟落叶松针、松树皮以体积比1∶1的比例混合,将混合后的腐熟落叶松针和松树皮与种植园区土壤按体积百分比为30%:70%混匀后,填入沟槽内;

步骤四:按照3kg/100m2施入量,撒施酸性复合肥K2SO4作为底肥,撒施后浅翻5-10cm,耙平;

步骤五:根据不同苗木行间距的要求,进行定植,矮丛蓝莓按行距1.3m、株距0.5m栽植,半高丛蓝莓按行距1.3m,株距0.7m栽植;

步骤六:进行正常田间管理,注意灌溉。

本发明是一种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使栽培蓝莓的土壤pH值长期稳定在蓝莓适宜的土壤pH值区间,技术简单易行,降低种植成本,添加的有机质是林下废弃物,成本低廉,可持续利用。本发明在大兴安岭草甸土壤上实施,可使土壤pH值降低到4.5左右,且3年内稳定在该范围内,极适宜种植蓝莓。在改良后的地区种植蓝莓的地上生物量增加5倍左右,且该地区的土壤矿质营养和微量元素含量均有较大增加。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是一种栽培蓝莓的土壤综合调控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原料包括:含硫量99.9%的硫磺粉(325目)、腐熟落叶松针、松树皮、酸性复合肥K2SO4:总养分含量≥45%,N-P2O5-K2O 12-21-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4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