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片状材料的张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0666.5 | 申请日: | 2007-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5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粕谷普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粕谷普烈 |
主分类号: | B41F15/36 | 分类号: | B41F15/36;B44D3/18;G09F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严志军;杨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片 材料 装置 | ||
1.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设有:
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具有2个脚;
4个中空的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可在相邻的拐角构件彼此之间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与对置的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一起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以及
4根导杆,分别穿过所述各框架构件之中而插入并贯通相邻的拐角构件的脚,
具有在所述框架构件的中空部内以预定间隔设置并形成有通孔的支承体,所述导杆穿过所述通孔而被支持。
2.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
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具有2个脚;以及
4个中空的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可在相邻的拐角构件彼此之间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与对置的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一起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
所述各框架构件,在一侧的面张紧有薄片状材料,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挂扣突条,该挂扣突条与形成有挂扣凹槽的框架构件挂扣。
3.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框体,其中,
平坦且细长的4边的金属制的板材的顶端连接,形成为长方形的窗户框架状,一侧的面为粘接有薄片状材料的面,另一侧的面为安装于由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和4个框架构件构成的张紧框架的面,
在所述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挂扣凹槽,该挂扣凹槽与分别形成于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的4个框架构件的挂扣突条挂扣。
4.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
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具有2个脚;以及
4个中空的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可在相邻的拐角构件彼此之间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与对置的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一起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
所述各框架构件,在一侧的面张紧有薄片状材料,在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挂扣凹槽,该挂扣凹槽与形成有挂扣突条的框架构件挂扣。
5.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框体,其中,
平坦且细长的4边的金属制的板材的顶端连接,形成为长方形的窗户框架状,一侧的面为粘接有薄片状材料的面,另一侧的面为安装于由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和4个框架构件构成的薄片状材料张紧框架的面,
在所述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挂扣突条,该挂扣突条与分别形成于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的4个框架构件的挂扣凹槽挂扣。
6.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其中,
所述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由如下部分构成:
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设于四边形的四个角部位置,具有2个脚;以及
4个中空的框架构件,两端由拐角构件支持而分别架设于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之间,可在相邻的拐角构件彼此之间朝相邻的拐角构件的方向移动,并且,与对置的框架构件的关系是可与支持其两端的相邻的2个拐角构件一起朝靠近或离开对置的框架构件的方向移动,
所述各拐角构件,在一侧的面张紧有薄片状材料,在另一侧的面的四个角部位置形成有挂扣突起,该挂扣突起与形成有挂扣孔的框体挂扣。
7.一种薄片状材料张紧框体,其中,
平坦且细长的4边的金属制的板材的顶端连接,形成为长方形的窗户框架状,一侧的面为粘接有薄片状材料的面,另一侧的面为安装于由L字形状的4个拐角构件和4个框架构件构成的张紧框架的面,
在所述另一侧的面形成有挂扣孔,该挂扣孔与分别形成于薄片状材料张紧装置的4个拐角构件的挂扣突起挂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粕谷普烈,未经粕谷普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66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