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纳米流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00889.1 申请日: 2010-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2009941A 公开(公告)日: 2011-04-13
发明(设计)人: 许胜勇;庄虔伟;吴修栋;刘海啸;龚巍巍;薛炯微;孙伟强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大学
主分类号: B81B1/00 分类号: B81B1/00;B01L3/00;B81C1/00;B82Y30/00;B82Y40/00;G01R27/22;G01R27/02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871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纳米 流体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微纳米流体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微纳流体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广泛应用,自然学科对微纳流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年来纳流体学(在特征尺度为100nm的物体内部或周围的流体的研究及应用)因其尺度效应明显,可实现单分子的分析、研究而备受关注。目前生物、化学领域已在微量物质反应、分析方面借助微纳体系做出一定贡献,但可以预见的是微纳流体系还有更长远的发展,我们甚至可以在该系统上实现对化学、生物现象中的离子输运行为的模拟和观测,对推动相关学科发展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价值和贡献,这在国内甚至国际都是出于前沿水平的研究。

微纳米流体系统在生物、化学已有比较成熟的发展,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A.Manz,et al.,Miniaturized total chemical analysis systems:a novel concept for chemical sensing,Sensors and Actuators B,1(1990),244)及微全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Weiwei Gong,Shengyong Xu,et al.,Room 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K2Mo3O10·3H2O nanowires in minutes,Nanotechnology,20(2009),215603)已为业界所熟知,但现阶段此类系统主要通过MEMS工艺进行制备,且功能较为单一,控制性能较弱、表征手段有限,而涉及纳流体方面更是因为学科新兴的缘故,许多基础问题还未得到明确结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纳米流体系统(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微纳米流体系统,由上至下依次为保护层、微纳米通道层、绝缘层b、场调制层、绝缘层a、薄膜热电偶阵列层和基底。

上述微纳米流体系统中,构成所述基底的材料为玻璃;

构成所述绝缘层a的材料为SiO2或Si3N4

构成所述场调制层的材料为Au或Cr,优选Cr;

构成所述绝缘层b的材料为SiO2或Si3N4

构成所述微纳米通道层的材料为水溶性钼酸盐纳米线;所述水溶性钼酸盐纳米线的长度为10微米至200微米,优选60微米至140微米,直径为20纳米至200纳米,优选40纳米至160纳米;

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由相互嵌合的Cr薄膜层和Ni薄膜层组成;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的厚度为80-120nm,优选100nm;

所述绝缘层a的厚度为30-100纳米,优选50纳米;

所述场调制层的厚度为20-60nm,优选50nm;

所述绝缘层b的厚度为30-100纳米,优选50纳米;

所述微纳米通道层的厚度为0.18-12μm,优选0.24μm。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微纳米流体系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基底上制备薄膜热电偶阵列,得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

2)在所述步骤1)制备得到的薄膜热电偶阵列层上制备一层绝缘层a,并在所述绝缘层a之上制备一层场调制层;

3)在所述步骤2)制备得到的场调制层上制备一层绝缘层b,并将所述绝缘层b上制备一层微纳米通道层,封装后得到所述微纳米流体系统。

上述方法的步骤1)中,构成所述基底的材料为玻璃;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由相互嵌合的Cr薄膜层和Ni薄膜层组成;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的厚度为80-120nm,优选100nm;

所述制备薄膜热电偶阵列层中Cr薄膜层的方法为:在所述基底上制备一层光刻胶层,干燥后,利用掩膜板进行紫外曝光,显影后,溅射一层Cr薄膜层,剥离后得到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中的Cr薄膜层;所述制备薄膜热电偶阵列层中Ni薄膜层的方法为:在已制备得到Cr薄膜层的基底上制备一层光刻胶层,干燥后,利用掩膜板进行紫外曝光,显影后,溅射一层Ni薄膜层,剥离后得到所述薄膜热电偶阵列层中的Ni薄膜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8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