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叶九瓣衬花碗托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1167.8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4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玉琴 |
主分类号: | A47G19/08 | 分类号: | A47G1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叶九瓣衬花碗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活用品,尤其是餐具装饰品,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是一种连叶九瓣衬花碗托。
背景技术 一日三餐是中国人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品尝食物的色香味美时,也更加注重装盛食物的碗盘的精致。因此,许多精美瓷器的使用,又给这些食物增色不少。但人们在品尝食物的同时,一些汤菜类食物的汤汁的洒落也会污染桌布;更有一些装盛有滚烫食物的碗的碗底也会烫伤桌面,因此,人们又会在这些碗底再垫上一块盘子或使用用多块竹片活动连接制成的方形、圆形的垫块,以减少对桌面的污染或烫伤。如果能对这些装盛食物的碗体进行再包装装饰,不但可以给这些色香味美的食物更增添一种别致的风味,还会使人们在品尝食物时,减少汤汁对桌面的污染,同时也可避免滚烫的碗底烫伤桌面。而在现今人们更加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欣赏原生态的今天,使用大自然中天然生长的材料来对碗体进行再包装装饰,也更加符合今天人们的生活追求。
发明内容 出于以上考虑,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主体使用自然生长的材料来制作的能对碗体进行再包装装饰,还会避免汤汁污染桌面,同时也可避免碗底烫伤桌面的花样碗托。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所述的连叶九瓣衬花碗托包括花瓣、叶片、底盒。在所述花瓣瓣体上部设置有洞穿瓣体两边的穿孔,穿孔的腔孔内活动穿连有连接片,连接片的片板两端固定连接有伸缩片。所述花瓣的瓣体下部设置有夹槽,夹槽的槽口上端圆孔内活动连接有连接圈。所述叶片的背面板体上部固定连接有伸缩条,板体下端固定连接有销筒。所述底盒的盒体下边固定连接有底足;底盒的盒体内空室中活动放置有海绵块;盒体上口边固定连接有立柱,立柱的柱头上固定连接有套圈。所述套圈与底盒的上口边之间设置有活动放置的套条,套条用拉扣紧紧拉连在底盒的上口边,其中拉扣的下端横条紧紧插入设置在底盒盒体上部的扣眼内。所述底盒的盒体上部还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底盒的盒底还设置有底盖,在底盖的盖体周围还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与设置在底盒盒底内圈的内螺纹形成螺旋连接。所述在与底盒相连接的套圈的上部还设置有活动放置的漏水盖,漏水盖的盖体中设置有漏水眼。所述花瓣、叶片、底盒通过相互间的活动连接组合成一个可开可合的活动连接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花瓣是由两片圆弧形的单片板固定粘合组成。所述穿孔是贯穿于花瓣板体的圆弧形长条孔。所述连接片是依穿孔的圆弧形长条孔配制的圆弧形长条片,用竹材,不锈钢带,或镀铬铁片制成。所述伸缩片是一种橡胶带。所述活动夹持在夹槽的槽口上端圆孔内的连接圈是用不锈钢丝制成。所述叶片是用圆弧形的单片板制成。所述伸缩条是相对设置于叶片两边,并与另一片叶片的边相互固定连接的条带状体;所述伸缩条用橡胶条制成。所述销管是相对连接在叶片板体下端的管口贯通的短管。所述底盒是一个圆筒形筒体。所述底足是三个均匀排列在底盒盒底周边的八字形立足。所述海绵块是依底盒圆筒体内空室形状配制的圆柱体海绵体。所述立柱是三根均匀排列在底盒上口的直立柱,柱头上连接的套圈是依底盒的圆筒形上口直径配制。所述立柱,套圈用不锈钢条制成。所述套条用桷胶条制成。所述拉扣用钢丝条制成。所述连接筒是均匀排列在扣眼中间的管口相通的短管。所述漏水盖是一块比照套圈圆形直径配制的圆形饼状体。所述漏水眼是多个交错排列在漏水盖盖体中的圆形孔。
在上述结构件中,所述花瓣,叶片用竹木材料制成。所述底盒,底足,漏水盖用竹材或塑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装盛食物的碗体外对碗体又进行了花样包装,不但可以赋予碗体一种回归自然的原生态色彩,并且由于这种碗托的衬托作用,可减少汤汁对桌面的污染,也可避免滚烫的碗底烫伤桌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发明连叶九瓣衬花碗托的主视图。
图2是连叶九瓣衬花碗托受力后张开的动感效果图。
图3是连叶九瓣衬花碗托的结构组装示意图,在本图示中,相同的部件中只选取单件部件来说明全部,其它相同部件省略。
图4是连叶九瓣衬花碗托的底盒结构组合仰视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只用一个附图标记来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玉琴,未经张玉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1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传送设备、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车辆用外侧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