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野生灵芝系列食品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2268.7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清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清林 |
主分类号: | A23L1/29 | 分类号: | A23L1/29;A23L1/305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野生 灵芝 系列 食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具体地说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
背景技术
现在食用灵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灵芝泡水法:灵芝剪成碎块,放在茶杯内,用开水泡后当茶喝,一般成人一天用量10-15克,可连续冲泡5次以上。2、灵芝水煎法:将灵芝剪碎,放在罐内,加水煎煮,一般煎煮3-4次,把所有煎液混合,分次口服。3、灵芝泡酒法: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三天后,白酒变成棕红色时,即可饮用,可加冰糖或蜂蜜。4、灵芝炖肉法:各种肉内都可加入灵芝炖,按各自的习惯加入调料喝汤吃肉。以上几种方式,都是粗加工食品,其缺点是比较费工、费时、费力,食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它食用方便,食用品种多,省工、省时、省力,可开水冲泡,也可直接食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野生灵芝0.1-99g、阿胶10-30g、冰糖8-15g。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其特征是,主要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野生灵芝0.1-99g、阿胶10-30g、核桃仁8-15g、芝麻8-15g、冰糖8-15g。
制备方法:将野生灵芝、核桃仁和其他除阿胶、芝麻、冰糖以外的原料粉碎,将阿胶在2倍的水中化开,再添加粉碎后的野生灵芝、核桃仁和其他原料,以及芝麻与冰糖,当熬制成膏状后,冷冻定型后切割包装。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野生灵芝0.1-99g、阿胶10-30g、核桃仁8-15g、芝麻8-15g、冰糖8-15g。
制备方法:
(1)将野生灵芝加工粉碎,细化程度在200目以上;
(2)将核桃仁粉碎至葵花籽大小;
(3)将阿胶在2倍的水中化开后,先添加把野生灵芝细微粉,再添加芝麻、核桃仁细碎料以及冰糖,当熬制成膏状后,冷冻定型后切割包装。
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野生灵芝0.1-99g、阿胶10-30g、核桃仁8-15g、芝麻8-15g、大枣8-15g、莲子心8-15g、百合8-15g、桂圆8-15g、沙棘8-15g、黄豆8-15g、大豆低聚肽8-15g、冰糖8-15g。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野生灵芝系列食品,其特征是,由下述重量的原料制成:野生灵芝20g、阿胶15g、核桃仁10g、芝麻10g、大枣10g、莲子心10g、百合10g、桂圆10g、沙棘10g、黄豆10g、大豆低聚肽9g、冰糖9g。
制备方法:
(1)将野生灵芝、沙棘、莲子心、黄豆、大枣、桂圆加工粉碎,细化程度在200目以上;
(2)将核桃仁、百合和大豆低聚肽粉碎至葵花籽大小;
(3)将阿胶在2倍的水中化开后,先添加野生灵芝、沙棘、莲子心、黄豆、大枣、桂圆细微粉,再添加芝麻、核桃仁、百合、大豆低聚肽细碎料以及冰糖,当熬制成膏状后,冷冻定型后切割包装。
主要成分功效简介:
野生灵芝:灵芝作为药用,古代认为有益心气,安精魂,坚筋骨,好颜色等功效。主治神经衰弱、头昏失眠和虚劳咳嗽等症。据现代医学研究报道,灵芝有强精、消炎、镇痛、抗菌、免疫、解毒、利尿、净血等多种功效。对癌症、脑溢血、心脏病、肠胃病、白血病、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作为健康食品,灵芝含有两种最珍贵的成分,一是有机锗,含量达800--2000ppm,是人参含锗量的3-6倍。锗能消除血液中的胆固醇、脂肪、血栓及其它不纯物质,使血液循环畅通。还能增强红血球带吸氧的能力,促进新陈代时,因而有健身、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二是高分子多糖体,能强化人体免疫系统,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还能抑制癌细胞的恶化与蔓延。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主血虚证;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阴虚心烦失眠;肺虚澡咳;虚风内动之痉厥抽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清林,未经李清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22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