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跳线快速测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2667.3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6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厉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R3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刘震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跳线 快速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
背景技术
为适应电信行业维护队伍转型和预约装机的要求,以资源建立和业务流程松耦合为基本原则作业方式将逐步替代传统业务工单驱动工作方式。以周期性、计划性批量作业模式替代随机被动工作模式将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市场预测的预跳线是通过对近期业务发展情况以及现有资源状况的分析,实行周期性、小批量的预跳线建立,可以满足短期内市场的宽窄带业务需求;其不仅起到预跳线的作用,同时也能兼顾资源的实装率。预跳线就是通过预先的配置,在配线架上将设备端子(包含交换、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与线路端子速接起来。为了保证跳线的质量,需要在预跳线后对预跳线电路的电气特性进行测试。
根据总配线架(MDF,Main Distribution Frame)资源具有“有电”的特点,当前一般都使用话机、万用表逐个接入被测端口进行大批量预跳线测试。当话机取机灯亮或万用表电压指示正常范围表示跳线合格。实际工作中发现,预跳线资源批量建立、跳线完成后,单人进行测试时操作不便;此外,使用话机、万用表进行大批量预跳线测试时,测试人员站在MDF滑梯上需要双手长时间操作,因此,操作人员普遍不愿意使用话机、万用表进行预跳线测试。而且,万用表电压档内阻较大,不能反应交换机输出端口的功率,容易造成误判。
综上所述,根据日常维护经验和预跳线电路的特点,提供一种轻便小巧易于单手操作的跳线快速测试器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能够满足方便快捷执行大批量预跳线测试的需要。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该跳线快速测试器包括:全桥整流电路、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其中全桥整流电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串联;以及蜂鸣器并联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二极管D1与第二二极管D2的串联共端点A,以及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的串联共端点B分别作为跳线快速测试器的测试端。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二极管D4的并联共端点C作为稳压二极管的输入端;以及全桥整流电路的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三二极管D3的并联共端点D作为发光二极管的输出端。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跳线快速测试器封装在热塑性材料管内,测试头一端为半透明或透明。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选用额定电压为3-3.8伏特的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为绿色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蜂鸣器选用额定电压为3-5伏特的发光二极管。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蜂鸣器为5伏特微型蜂鸣器。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稳压二极管选用IN4751型号的稳压二极管。
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中,全桥整流电路选用W08型号的整流桥堆。
本发明提供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该测试器体积小,便于单手操作;且两个测试探针的间距可以微调,通过声、光信息提示测试是否正常;该跳线快速测试器符合预跳线电路的特点,能够满足大规模预跳线测试和日常维护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跳线快速测试器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实际检测中的应用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跳线快速测试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跳线快速测试器的电路结构100包括:全桥整流电路、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其中全桥整流电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串联;以及蜂鸣器并联在发光二极管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2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