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2676.2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8 | 分类号: | H04W2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邻区 负荷 均衡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小区间负荷均衡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实际网络的用户分布一般是不平均的,而站址的选择很难做到和用户分布完全对应,因此势必造成有的小区用户多、负荷重,有的小区用户少、负荷轻。为提高整网的容量,可以通过切换等技术,在保证用户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把重负荷小区的部分用户转移到轻负荷小区,这这就是小区间的负荷均衡。
负荷均衡切换是实现小区间负荷均衡的基本技术。目前的负荷均衡切换都是将重负荷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该重负荷小区相邻的轻负荷小区中。也就是说,只有当服务小区的负荷大于或等于重负荷门限,且与其相邻的小区负荷小于或等于轻负荷门限时,才会发起负荷均衡切换,把重负荷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轻负荷小区,否则不进行负荷均衡。
在实现上述负荷均衡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重负荷小区的相邻小区中不存在轻负荷小区时,不能进行小区间的负荷均衡,重负荷小区,无法提高网络容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重负荷小区的相邻小区中不存在轻负荷小区时,也能进行小区间的负荷均衡,从而提高网络容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包括:
当基站控制器获知第一小区为重负荷小区,且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均不为轻负荷小区时,将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
将所述第一小区中第一预定数量的用户切换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所述重负荷小区为负荷大于第一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所述轻负荷小区为负荷小于第二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跨邻区负荷均衡的方法,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基站获知第一小区为重负荷小区,且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均不为轻负荷小区时,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
第一小区的基站检测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后,将所述第一小区中第一预定数量的用户切换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所述重负荷小区为负荷大于第一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所述轻负荷小区为负荷小于第二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除了上述方法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控制器,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获知第一小区为重负荷小区,且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均不为轻负荷小区时,将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小区中第一预定数量的用户切换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所述重负荷小区为负荷大于第一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轻负荷小区为负荷小于第二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邻区负荷均衡的系统,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基站,用于在获知第一小区为重负荷小区,且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均不为轻负荷小区时,将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
第一小区的基站,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后,将所述第一小区中第一预定数量的用户切换到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
所述重负荷小区为负荷大于第一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轻负荷小区为负荷小于第二预定负荷门限的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当基站控制器或基站获知第一小区为负荷大于第一预定负荷门限的重负荷小区,且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均不为负荷小于预定负荷门限的轻负荷小区时,通过将所述第二小区中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的部分用户切换到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相邻的至少一个第三小区,以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小区变成轻负荷小区;并将第一小区中的部分用户切换到变为轻负荷小区的第二小区,以实现小区间的负荷均衡,从而提高网络容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26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