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额外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3349.9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明;黄亚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额外 测量 结果 上报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额外测量结果的上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业务质量,给用户提供良好的业务体验,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为UE)在某个小区与网络建立连接之后,该UE仍然需要对服务小区和相邻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测量,选择合适的小区进行切换,以便满足移动性要求。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X2接口切换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中,X2接口的切换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源基站给处于连接态的UE下发测量控制;
步骤102,UE执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
步骤103,源基站根据收到的测量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进行切换,选择目标小区;
步骤104,源基站给目标小区归属的目标基站发送切换请求消息,其中携带UE的能力信息、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简称为AS)层配置信息、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为RRM)配置信息和上下文信息;
步骤105,目标基站进行资源预留等处理后给源基站回应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其中携带有给UE的切换命令信息,切换命令信息中包含目标小区信息(该目标小区与切换请求消息中的目标小区可以不一样);
步骤106,源基站将切换命令(即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简称为RRC)重配)发给UE;
步骤107,在目标小区进行随机接入并完成后,UE给目标基站发送切换完成命令。
S1接口的切换过程与上述X2接口的切换过程类似,只是切换过程通过MME转发。
上述源基站进行切换决策主要依据是测量结果。LTE系统中在连接态下,测量的具体过程是:网络侧将测量控制消息发送给UE,其中,该测量控制消息中包括测量标识(Measurement Identification,简称为MID)、测量对象(Measurement Object,简称为MO)、报告配置(Report Configuration,简称为RC)以及测量的其他相关属性,测量标识将测量对象和报告配置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测量任务。测量对象包含了测量对象属性(如载频,邻区列表等),每个载频只会配置一个测量对象,报告配置包含了报告配置属性(如事件触发或周期上报,触发的事件定义(A1、A2...),上报次数等)。UE根据测量控制消息中的测量对象、报告配置去执行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测量结果生成测量报告上报给网络侧,此时上报的测量报告称为正常的测量报告。网络侧根据UE上报的测量报告,进行切换判决。
为向移动用户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高级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 Advance,简称为LTE-A)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为CA),其目的是为具有相应能力的UE提供更大宽带,提高UE的峰值速率。LTE中,系统支持的最大下行传输带宽为20MHz,载波聚合是将两个或者更多的分量载波(Component Carriers,简称为CC)聚合起来支持大于20MHz,最大不超过100MHz的传输带宽。具有载波聚合能力的LTE-A UE,可以同时在多个分量载波上收发数据,以下涉及的UE除了特别说明都是此类UE。LTE-A系统中,UE进入连接态后可以同时通过多个分量载波(如CC1,CC2)与源基站进行通信,基站会通过显式的配置或者按照协议约定为UE指定一个主分量载波(PrimaryComponent Carrier,简称为PCC),其他的分量载波称为辅分量载波(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简称为SCC),在DL PCC上的服务小区称为主服务小区(Primary Cell,简称为Pcell),在DL SCC上的服务小区称为辅服务小区(Secondary Cell,简称为Sce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33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