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3686.8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00 | 分类号: | G09F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模块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固定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中,卡勾是用于与对手件勾合,以将两个元件相互固定。通常,两个元件互相勾合的卡勾会是对称的,意即两个互相勾合的卡勾的形状会相同。此外,两个卡勾勾合在一起以将两个元件相互固定之后,由于两个元件之间还需要有相隔的距离以容置显示面板模块,所以通常还需要其他的元件来辅助达到支撑的效果。
然而,随着电子装置的设计倾向于外型轻薄短小,造成电子装置内的元件设置空间受到极大的限制。所以,如何根据电子装置内的元件设置空间来改变元件的使用数量已成为目前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同时达到固定及支撑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
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包括一盖体、一塑胶框架、一金属框架以及一显示面板模块。塑胶框架配置于盖体上,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勾,其中每一第一卡勾具有一第一勾合部。金属框架位于盖体及塑胶框架之间,并具有对应第一卡勾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卡勾,其中每一第二卡勾具有一第二勾合部。显示面板模块配置于盖体上,且其一侧具有一接合部,此接合部的一表面与第一卡勾的第一勾合部的一勾合面之间有一距离,而第二勾合部卡合于表面及勾合面之间,且第二勾合部的厚度与距离相同,以使显示面板模块、塑胶框架及金属框架彼此互相固定。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面板模块为触控面板。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盖体的材质为塑胶。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金属框架的材质为镁铝合金。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勾合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勾合部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卡勾的数量为多个并排成一列,且第一卡勾的形状及厚度相同。
在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勾的数量为多个并排成一列,且第二卡勾的位置对应第一卡勾设置,而第二卡勾的形状或厚度不同。
基于上述,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中,金属框架的第二勾合部的厚度足够宽,以恰好卡制于接合部的表面与第一卡勾的第一勾合部的勾合面之间,以达到将显示面板模块、塑胶框架及金属框架彼此互相固定的目的,同时第二勾合部又可提供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
110:盖体
120:塑胶框架
122:第一卡勾
122a:第一勾合部
122b:勾合面
130:金属框架
132:第二卡勾
132a:第二勾合部
140:显示面板模块
142:接合部
142a:表面
W1、W2:厚度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100可应用于电子装置如显示器中,此显示面板模块的固定结构100包括一盖体110、一塑胶框架120、一金属框架130以及一显示面板模块140。盖体110可以是电子装置的壳体,其中塑胶框架120配置于盖体110上,且塑胶框架120并具有至少一第一卡勾122,而第一卡勾122具有一第一勾合部122a。金属框架130位于盖体110及塑胶框架120之间,并具有对应第一卡勾122设置的至少一第二卡勾132,其中第二卡勾132具有一第二勾合部132a。显示面板模块140配置于盖体110的一容置空间内,且显示面板模块140的一侧具有一接合部142,此接合部142的一表面142a与第一卡勾122其第一勾合部122a的一勾合面122b之间有一距离,而第二勾合部132即是卡合于表面142a及勾合面122b之间,其中第二勾合部132a的厚度与该距离相同,以使显示面板模块140、塑胶框架120及金属框架130彼此互相固定,进而让显示面板模块140稳固地固定于塑胶框架120与金属框架13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36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水排污泵电机的上轴承的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自动合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