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及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3894.8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0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金亚粉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H01B13/00;C09D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8 江苏省徐州市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氧化锌 导电 云母粉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云母粉的制备工艺,尤其是一种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及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纳米粉体材料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国内外总体形势出现二个趋势:一是利用纳米技术,改造常规粉体材料,使其具有功能特性,促使常规功能材料性能升级,扩大市场应用范围;二是利用纳米材料及相应的组合技术制造复合纳米粉体,开拓新的市场。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势头很好,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引起了国际上的重视。
导电材料可分为导电纤维类、炭黑和石墨、导电金属粉末、导电助剂和导电云母粉类五种:以导电纤维类为主的防静电涂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导电性能,成本较低。但电阻值的控制较差,容易造成击穿,造成危害,分散性差,涂层电阻值的分布不均匀。以金属粉末为主的防静电涂料,目前已不大使用。主要是由于价格昂贵,金属表面的易氧化性,比重大,添加半导体氧化物的防静电涂料,在90年代由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等研制出,且部分实现商品化,但由于制造成本高,半导体氧化物本身的比重也较高,使其推广受到限制。以炭黑和石墨为主的防静电涂料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价格低。但自身颜色较深,无法做成浅色,吸油量太大,无法制成高固体含量的涂料,以导电助剂为主的防静电涂料价格低廉,分散均匀。但易迁移流失、防静电功能的时效很短,一般在六个月左右,仅用于临时性防静电场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的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及制备工艺,产生的导电云母粉比重小、导电率高、颜色可调、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及制备工艺选取的粉体以云母粉为芯材,表面均匀包覆纳米氧化锌的复合粉体,其中,纳米氧化锌厚度为15-150nm,云母粉粒度为325目-1000目。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
(1)将云母粉置于盐酸和硫酸的混合酸溶液中浸泡,搅拌,进行表面活化、敏化后固液分离,然后水洗。
(2)配制表面修饰剂溶液:
表面修饰剂溶液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硅烷偶联剂KH580 3-6%
硅烷偶联剂KH550 2-4%
乙醇 65-80%
水 6-15%
(3)将上述溶液的PH值调为3~5,在25~30℃温度中速搅拌,反应1~2小时,使硅烷偶联剂完全完成水解反应。
(4)将上述处理后的云母粉加入表面修饰液中进行表面修饰处理。云母粉的加入量与上述表面修饰液两者的重量比为:云母粉20~35%,表面修饰液65~80%。将PH值调至4~6,云母粉一次性加入后在27~32℃温度及不断搅拌条件下反应4~5小时,然后过滤。
(5)将上述处理后的云母粉置于浓度为0.1~3克/升的硝酸钯或氯化钯溶液中浸泡、搅拌1~10分钟,固液分离,水洗。
(6)纳米氧化锌粉体制备与纳米涂层:将硝酸锌加入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浓度为5~30克/升溶液,加入上述处理后的云母粉,缓慢加入3~8%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保持低速搅拌,同时缓慢加入盐酸溶液、10~20克/升的次磷酸钠,6~10%柠檬酸钠等溶液,保持PH值为4~5,温度60~80℃,反应1~3小时,再对其进行固液分离、水洗,于600~800℃焙烧2~3小时,获得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纳米氧化锌导电云母粉及制备工艺采用纳米组合技术,将导电的纳米氧化锌包覆在绝缘的、化学性能稳定的云母表面,获得质优价廉的导电复合粉体材料,通过纳米粒子的粒径和涂层厚度的控制从而实现导电性能的控制,粉体比重小、导电率高、有光泽、颜色浅、原料丰富、价格低、使用方便、安全环保,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1)取400目云母粉100Kg置于1000Kg20wt%盐酸和10wt%硫酸的混合酸溶液中浸泡,搅拌,进行表面活化、敏化后固液分离,然后水洗。
(2)配制表面修饰剂溶液:
表面修饰剂溶液各组分的重量比为:
硅烷偶联剂KH580 3%
硅烷偶联剂KH550 2%
乙醇 65%
水 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金亚粉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徐州金亚粉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38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丁类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一种消费优惠券的推入及使用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