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4427.7 | 申请日: | 2010-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林介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介南 |
主分类号: | G03G21/18 | 分类号: | G03G21/18;G03G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5000 四川省雅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力 传递 部件 感光 组件 以及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力传递部件、感光鼓组件以及处理盒,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成像设备上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使用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组件以及使用安装有该驱动力传递部件的感光鼓组件的处理盒。
背景技术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成像设备中,都可拆卸地安装有用于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处理盒,处理盒都至少包括显影辊、感光鼓、送粉辊、搅拌架、出粉刀、充电辊中的一个或几个部件。电子成像设备在工作时,通过驱动处理盒中的相应部件转动以实现打印的过程。
现有处理盒的驱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如美国专利US4,829,335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设置在感光鼓一端的螺旋齿轮,通过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螺旋齿轮与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上的螺旋齿轮相啮合,以驱动感光鼓旋转。另一种是如中国专利97119671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从感光鼓一端部伸出的非扭曲的凸起,该非扭曲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相配合以接受并传递驱动力使感光鼓转动。还有一种是如中国专利申请200720056212.7揭示的处理盒,处理盒的驱动力传递部件是从感光鼓一端部伸出的三个非扭曲的凸起,该三个非扭曲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相配合,以接受并传递驱动力使感光鼓转动。
在上述第二种驱动方式中,当打印机上驱动部件传递驱动力使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期间,在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启动时,因为要同时克服感光鼓自身重力影响以及与其接触的其它部件间的相互作用力影响,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所承受的初始驱动力通常远大于感光鼓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所承受的工作驱动力;同时在驱动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启动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由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产生的初始反作用力,通常远大于感光鼓正常工作转动状态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由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产生的工作反作用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打印机处于 打印图像状态时,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转换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当打印机不处于打印图像状态时,处理盒上的感光鼓回复到静止状态。随着处理盒上的感光鼓从静止状态到正常工作转动状态转换次数的增加,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所承受的较大初始驱动力的次数和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所承受的较大初始反作用力的次数也增加,从而使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和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发生塑形变形,影响感光鼓一端部上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之间的配合,使传动不平稳,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在上述第三种驱动方式中,处理盒上感光鼓一端部上伸出的三个非扭曲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配合时,由于塑料树脂产品制造精度等原因,三个非扭曲的凸起并未精确的均匀分布在呈等边三角形分布的三个顶点位置,且三个非扭曲的凸起几何尺寸也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同时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形状也并不是精确的等边三角形,所以三个非扭曲的凸起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上接受的驱动力是不同的,其中受力最大的非扭曲凸起会最先发生塑形变形,从而影响感光鼓端部上的凸起与打印机上驱动部件的啮合孔之间的配合,使传动不平稳,进而影响打印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感光鼓组件;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接受并传递驱动力的处理盒。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安装部,沿安装部轴线方向在安装部一端部分布有一个中心孔,从安装部一端部表面伸出的非扭曲的二个凸起,二个凸起中的至少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最远端具有一个形状为外凸表面的啮合部,所述一个凸起在距离安装部轴线较近端接近中心孔位置具有形状为外凸表面的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沿安装部一端部表面所述一个凸起的伸出方向,在所述一个凸起的中部以内区域,在垂直于安装部轴线方向上,所述一个凸起的任一横截面轮廓具有一个假想外切三角形,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均位于假想外切三角形内,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分别对应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 二基部分别与假想外切三角形的三条边形成相切点,啮合部和第一基部以及第二基部相互之间分布有三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的起点和终点由相切点定义,且至少有一条任一横截面轮廓的边界上的一点距离假想外切三角形的对应边0.3毫米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介南,未经林介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44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