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4572.5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红彪 |
主分类号: | A61F13/42 | 分类号: | A61F13/4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婴儿 报警 垫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幼儿护理用品,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放置在婴儿尿裤上使用的垫片。
背景技术
宝宝从出生到能够大小便自理,尿布一直陪伴着宝宝,几乎就是他的第二层肌肤。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的尿布品种也越来越多。尿布的种类就材质而言,可分为布尿布与纸尿布。在所有的婴儿尿布中,棉尿布的历史最悠久。纯棉特有的舒适、透气性是棉尿布的一大优点。棉尿布价格较低,而且可以重复使用。布尿布的吸收度与密合度较好,不易引起皮肤过敏或尿布疹,但是清洗、携带不方便;纸尿布的优点是方便携带、不必清洗,但有过敏肤质的宝宝必须勤更换。纸尿布现在市场上最多为尿不湿。
尿布要勤更换,勤洗烫,多日晒。若不及时更换尿布,婴儿皮肤在浸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受大小便和尿布上残留洗涤剂的刺激而造成臀红和尿布疹。勤洗烫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既可洗去尿布上残留的尿、便等污染物,又可起到消毒的作用。
如使用尿不湿而言,健康的皮肤应当是干爽的。湿皮肤很快就会变得脆弱,易于发生尿布疹。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尿不湿造成的湿润,应当经常更换尿不湿,并使用吸收力特强的尿不湿。如果使用传统尿布,则更应当经常检查和更换尿布。
目前市场上棉尿布和纸尿布(尿不湿),当婴儿产生大小便时,虽然能够吸收部分或全部的排泄物,但没有提醒人们及时更换尿布的装置,当监护人没有发现婴儿产生大小便时,时间较长时,将会影响婴儿的皮肤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当婴儿产生大、小便时,能够马上提醒监护人更换尿垫的一种婴儿用尿垫片。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包括一基层,在所述基层的表面或底面附着有两条导线。
在上述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所述基层一吸水层,所述两条导线是两条相平行设置在所述基层表面的导线。
在上述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所述基层一吸水层,所述两条导线是两条相平行设置在所述基层底面的导线。
在上述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所述基层一吸水层,所述两条导线是两条设置在所述基层表面,采用叉簧式结构,且彼此间隔设置的导线。
在上述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所述基层一吸水层,所述两条导线是两条设置在所述基层底面,采用叉簧式结构,且彼此间隔设置的导线。
上述垫片中的两条导线端口还与一个信号处理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可将这种垫片直接放置婴儿用尿裤中使用,当婴儿大小便后,垫片的报警装置可提醒大人更换这种垫片,而不需要更换整个尿裤,节约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放置在尿裤上并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放置在尿裤上并与报警装置相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所示,提供一种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垫片具有一基层013,基层013可以是吸水层或隔水层,在基层013的表面或底面设有两条导线014,导线014采用叉簧式结构,彼此间隔设置,可采用印刷导电油墨的方式设置导线014。
在上述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还设有一个与所述两条导线014的外端口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038,信号处理装置038与导线014可采用插接式,信号处理装置038不用更换,只需要重新插接即可。
将基层013放置在尿裤011的表面,当小孩大小便后,两条导线014会导通,报警装置038发出信号,从而提醒大人更换垫片。
实施例二:参照图3、图4所示,提供一种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垫片具有一基层013,基层013可以是吸水层或隔水层,在基层013的表面或底面设有两条导线014,导线014采用平行式结构,间隔设置,可采用印刷导电油墨的方式设置导线014。
在婴儿用可报警的垫片中,还设有一个与所述两条导线014的外端口相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038,信号处理装置038与导线014可采用插接式,信号处理装置038不用更换,只需要重新插接即可。
将基层013放置在尿裤011的表面,当小孩大小便后,两条导线014会导通,报警装置038发出信号,从而提醒大人更换垫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红彪,未经李红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45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