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6011.9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温世达;肖秀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并联 二极管 igbt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包括:集电极、P型集电区、N型集电区、N-型漂移区、第一P型阱区、第二P型阱区、第一N型有源区、第二N型有源区、第一绝缘层、门极、第二绝缘层、发射极;
所述P型集电区和N型集电区位于所述集电极上部的同一层;所述N-型漂移区位于P型集电区和N型集电区的上部;
所述第一P型阱区和第二P型阱区自N-漂移区表面两侧向下延伸,被N-漂移区表面中间部分隔离开;
所述第一N型有源区位于第一P型阱区内,所述第二N型有源区位于第二P型阱区内;
所述第一绝缘层与N-型漂移区表面部分、第一P型阱区部分、第一N型有源区部分、第二P型阱区部分、第二N型有源区部分相连;
所述门极与第一绝缘层相连;
所述第二绝缘层位于所述门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发射极分别与第一P型阱区部分、第一N型有源区部分、第二绝缘层、第二P型阱区部分、第二N型有源区部分相连;
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还包括:在给集电极由小到大渐变施加电压时,使P型集电区和N-型漂移区形成的二极管一直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的半导体区,所述半导体区位于P型集电区和N型集电区之间的同一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区为P-型半导体区,所述P-型半导体区的离子注入浓度低于所述P型集电区的离子注入浓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其特征在于:半导体区为N+型半导体区,所述N+型半导体区的离子注入浓度高于N型集电区的离子注入浓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区为P-型半导体区和N+型半导体区共同构成;
所述该层的排列顺序为P型集电区、P-型半导体区、N+型半导体区、N型集电区;
所述P-型半导体区的离子注入浓度低于所述P型集电区的离子注入浓度,所述N+型半导体区的离子注入浓度高于N型集电区的离子注入浓度。
5.一种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N-型漂移区为衬底,在其上生成栅氧化层形成第一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中间部分区域沉积多晶硅形成门极,将未沉积多晶硅的第一绝缘层两侧刻蚀出阱区,然后往阱区注入P型杂质形成第一P型阱区和第二P型阱区;在第一P型阱区上注入N型杂质,形成第一N型有源区,在第二P型阱区上注入N型杂质,形成第二N型有源区;在多晶硅表面、第一P型阱区部分表面、第一N型有源区部分表面、第二P型阱区部分表面、第二N型有源区部分表面沉积第二绝缘层,并刻蚀出接触区;在第二绝缘层表面和接触区上沉积金属形成发射极;完成IGBT正面结构的制造;
(2)、将IGBT正面结构反转,在N-漂移区的表面注入N型杂质,形成N型集电区;然后使用光罩将N型集电区覆盖,再注入使P型集电区和N-型漂移区形成的二极管一直处于正向导通状态的半导体杂质,形成半导体区;再使用光罩将N型集电区和半导体区覆盖,注入P型杂质,形成P型集电区;
(3)、沉积背面金属,形成集电极。
6.如权利要求5所示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注入半导体杂质形成半导体区为:
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P-型半导体区。
7.如权利要求5所示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注入半导体杂质形成半导体区为:
注入N型半导体杂质,形成N+型半导体区。
8.如权利要求5所示的集成反并联二极管的IGBT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注入半导体杂质形成半导体区为:
注入N型半导体杂质,形成N+型半导体区;
然后使用光罩将N型集电区、N+型半导体区覆盖;注入P型半导体杂质,形成P-型半导体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60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回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汽车起重机卷扬控制油路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