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口式套筒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6070.6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明;毛宝初;周敏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伦仪表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3/48 | 分类号: | B25B13/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顾大平 |
地址: | 2003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口 套筒 扳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电缆、光缆或空调安装专用的开口式套筒扳手。
背景技术
两根电缆或光缆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连接器。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构成,两者通过接插连接,插头和插座的尾部均连有电缆或光缆。通常情况下,插头或插座的尾部均采用密封结构,以避免水汽的侵入,影响连接器的电器性能。这种密封结构,通常用螺帽将设置在其与电缆或光缆之间的密封橡胶套紧固。另外,在空调安装行业,也要通过旋紧管道连接的螺帽。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扳手来旋紧类似的螺帽。然而,由于扳手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在螺帽上留下磨损痕迹,影响产品的美观。然而,普通套筒扳手,虽然能避免螺帽的磨损,却因连接器上连接着电缆或光缆的缘故,无法将套筒板手与六角螺帽装配,使其旋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电缆、光缆连接器等连接的,能使电缆或光缆嵌入六角套筒板手内的开口式套筒扳手。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开口式套筒扳手,包括手柄和套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由C形外套和开口式内套构成,开口式内套嵌入C形外套之内,两者通过棘轮机构活动配合;所述开口式内套采用可开口的活动结构;所述C形外套体的一侧面设有安装挡圈的槽。
所述开口式内套分为左右两段,两段合并后的内孔为与螺帽配合的正六边形结构;其中,一端为轴连接,另一端为平面配合。
所述轴连接端采用凹凸结构,其中凹部的横截面为圆形;另一端的凸起部,两者活动配合。
所述两段的开口角度为0~35度。
所述C形外套体对应于开口处的另一侧设有复位卡齿。
所述复位卡齿由位于C形外套体上的凹槽、卡齿、弹簧片和盖板构成,所述卡齿和弹簧片安装在凹槽内,并通过盖板覆盖,固定在凹槽内,所述盖板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凹槽为长条的圆弧形,共有三段组成,弹簧片卡槽、弹簧片工作槽和卡齿工作槽,在卡齿工作槽与弹簧片工作槽之间设有卡齿轴槽。
所述卡齿设有分为三段,前部为齿尖,中部为齿定位轴,后部为齿柄,所述齿定位轴与卡齿轴槽配合;所述弹簧片工作槽中,弹簧片的顶部与齿尖顶持配合。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开口式内套的可开口活动结构,使电缆可以通过开口处嵌入,并通过与C形外套的配合,在手柄受力动作和棘轮机构的驱动下做单向旋转,可以避免五角螺帽套被旋转后,留下的划伤痕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套筒扳手是一种设用于电缆连接器等,开口式套筒扳手,其最佳实施例由手柄1和套筒机构2两大部分构成。所述套筒机构2由C形外套21和开口式内套22两部份构成;其中,开口式内套22的内孔为与螺帽套配合的六边形,开口式内套22嵌设在C形外套21之内,两者通过棘轮机构活动配合,所述开口式内套22相对于螺帽作间隙性单向旋转。C形外套体21的一侧面设有槽28,用于安装挡圈23,当开口式内套22嵌入C形外套体21后,可以将其固定。
所述开口式内套22的侧面采用可开合的活动结构,以便电缆从开口出嵌入。开口式内套22的结构分为左右两段,两段合并后的内孔为正六边形,该六边形孔与螺帽套配合。开口式内套22的外圈为带棘轮齿的圆形,其两段的连接处位于对应两边的中间,其中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的配合面均为平面。所述活动连接的凹凸结构中,构成轴座的凹部221,其横截面为圆形;构成转轴的凸起部222,与凹部活动配合,构成一对转轴机构。开口式内套22的左右两段的开口角度为0~35度。通常情况下,该开口的角度与C形外套体21的开口大小基本一致。
所述棘轮机构由开口式内套22外侧面的棘轮、C形外套体21内侧,对应于开口处的另一侧,设有复位卡齿。所述复位卡齿由位于C形外套体21上的凹槽24、卡齿25、弹簧片26和盖板27构成。
所述凹槽24为长条的圆弧形,其弧度与C形外套体21C的套体配合。该凹槽24共分为三段组成,分别为:弹簧片固定槽241、弹簧片活动槽242和卡齿槽243,所述卡齿槽243分为:卡齿定位槽2431和卡齿活动槽,所述卡齿定位槽2431位于卡齿槽243的前部,与弹簧片活动槽242的结合部。
所述卡齿25也分为三段,其前部为齿尖251,中部为卡齿定位轴252,后部为齿柄253;所述卡齿定位轴252与卡齿定位槽2431活动配合。由于齿尖251的位置在弹簧片活动槽242内,齿尖251被弹簧片压迫,始终延伸出弹簧片活动槽242之外,迫使齿尖251与开口式内套22的外圈棘轮齿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伦仪表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伦仪表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607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