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7048.3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中濑雄章;孙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04 | 分类号: | H01H13/04;H01H1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各部件之间定位效果好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开关元件一般设置在支架上,并且上方罩覆壳体。壳体具有对开关元件进行防尘、防刮伤等保护功效。壳体正对于开关元件的上方开设开口,按压元件贯穿开口悬于开关元件上。通过操作按压元件触发开关元件,实现电路导通。壳体与支架之间通常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然,在点焊之前,壳体与支架之间无定位,二者可相对滑移,直接进行点焊容易造成壳体与支架的错位固定。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先前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部件之间定位效果好的电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上的开关元件、罩覆于支架上且设有开口的壳体及透过该开口与开关元件实现抵接或分离的按钮。所述支架及壳体中的一个设有突起,另一个设有与突起配合的凹陷部,藉所述突起与凹陷部的配合而实现支架及壳体之间的预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壳体与支架,其中一个设置突起,另外一个设置收容突起的凹槽,在点焊之前预定位壳体与支架,则在后续的点焊过程中,可以实现精确的点焊操作,从而电连接器组件的各部件之间实现良好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2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包括支架1、安装于支架1上的开关元件2、罩覆于支架1上且设有开口31的壳体3及透过该开口31与开关元件2实现抵接或分离的按钮4,从而实现开关元件2内部电路导通与断开,进而实现开关的功效。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摇杆元件5,其活动地连接于按钮4与支架1之间,从而提供由于操作者侧压按钮4可能出现的按钮4偏离开关元件2所需的平衡力。
所述支架1包括基部11,自基部11一端向上折弯形成的支撑部12、自相对于支撑部12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的折弯部13及自折弯部13继续延伸形成的尾部14。所述基部11上一体成型有两个枢接凸部111。所述支撑部12及折弯部13与壳体3均为弹性抵接。所述尾部14设有突起141,所述壳体3对应设有凹陷部32。突起141与凹陷部32配合,实现支架1与壳体3的预定位。所述尾部14还设有镭射点焊部142,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点焊部142位于突起141的两侧。
所述开关元件2包括呈拱形且具有弹性的可动接点(未图示)及与可动接点相对向设置的固定接点(未图示)。可动接点在按钮4的推动下实现与固定接点之间的接触,电路导通。施加于按钮4上的操作力消失后,可动接点藉自身的弹性力回归初始位置,进而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分离,电路断开。
所述按钮4设有操作部41及一体形成于操作部41下方的大径部42。操作部41自开口31凸露于壳体3外,大径部42位于壳体3下方而悬于开关元件2上。所述大径部42设有左右贯穿的枢接通孔421。
所述摇杆元件5为U形,包括两手臂51及连接两手臂51的连接臂52。每一手臂51均包括自由末端的枢接端511,其收容于支架1的枢接凸部111并可在枢接凸部111内旋转。连接臂52收容于按钮4的枢接通孔421并可在枢接通孔421内旋转。从而,摇杆元件5与支架1及按钮4之间均为活动连接。
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位于支架1下方的加强件6及固定所述加强件6与支架1的锁固元件7。
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在支架1及壳体3点焊之前,通过支架1上的突起141及所述壳体3上的凹陷部32配合,实现支架1与壳体3的预定位。从而在后续的点焊过程中,可以实现各部件之间的精确定位。当然,亦可以是支架1上设有凹陷部,而壳体3上设有突起,凹陷部与突起的配合实现预定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70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枣小肚
- 下一篇:用于siRNA传递的纳米泡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