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7434.2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4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年玉;王家松;李俊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9/12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铸钢件 顺序 凝固 焙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精密铸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精密铸钢件的型壳焙烧方法是:型壳在焙烧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取出放置于浇注场地,向型壳内浇注金属液。浇注时型壳温度约450℃-800℃,型壳温度分布是由内向外逐渐降低,具有内腔结构的较紧凑型铸件,其型壳内腔温度比外壁高200-400℃,补缩铸件的冒口位于型壳的外侧。从铸造出优质铸件的角度来说,浇注后温度分布由内向外递增有利于冒口中金属液充分补充铸件凝固时的体积收缩,但型壳温度分布却与之相反,严重消弱了冒口的补缩效率,造成铸件内腔局部产生缩松缺陷,冒口的尺寸不得以要增加,但有时冒口尺寸加大也无法消除缩松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这种方法增强了冒口的补缩效率,消除了铸件内腔局部缩松缺陷。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将带有内腔结构铸件的型壳焙烧,出炉,接着,在所述铸件内腔部分的型壳与外界连通的口部塞上绝热材料后,再次将其放入焙烧炉内加热,加热15-30分钟后取出,即可。
所述的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铸件内腔部分的型壳与外界连通的口部塞上绝热材料后,再次将其放入焙烧炉内加热,加热20分钟后取出,即可。
本发明针对具有内腔结构的较紧凑型铸件,在按现有焙烧方法对型壳进行焙烧后出炉、冷却,将铸件内腔部分的型壳与外界连通的口部塞上绝热材料后,重新放进焙烧炉短时间加热,加热时间约为15-30分钟。对于厚度较厚的型壳,加热时间取上限。此时的加热只是对型壳外表进行加热,当其外表温度达到650-800℃即可出炉。出炉后立即浇注金属液。由于本发明在铸件内腔部分的型壳与外界连通的口部塞绝热材料是可避免内腔型壳被加热,如此,可使型壳内腔温度低于其外壁温度。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方法将型壳加热成内冷外热,改善金属液凝固过程的顺序,对于相同的冒口设计,按本发明方法对型壳进行焙烧,可消除铸件内腔局部的缩松缺陷,增强了冒口的补缩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精密铸钢件顺序凝固的型壳焙烧方法,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将型壳焙烧、出炉,出炉后,在铸件内腔部分的型壳与外界连通的口部塞上绝热材料,将塞有绝缘材料的型壳再次放入焙烧炉内加热,加热20分钟后取出,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应流铸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7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