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7554.2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崔秀丽;徐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05 | 分类号: | B60N2/005;B60N2/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杨大庆 |
地址: |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后排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靠背的固定强度在车辆发生撞击或者急刹车时直接影响到乘员的安全性,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均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律法规。
传统的分体式后排座椅骨架通常被分成两部分(短座椅骨架和长座椅骨架,通常四六分)且可以绕着座椅下方的座椅骨架轴翻转。在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或者高速紧急制动的情况下,由于惯性的作用,后排乘员的身体向前运动从而导致后排分体座椅在分体处容易产生较大的翻转位移,进而造成安全带安装点受力很大,严重的可以导致安全带安装点的脱落甚至汽车底板等的破坏,对乘员以及汽车结构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解决分体式后排座椅在分体处易产生翻转位移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分体式后排座椅,包括两部分座椅骨架,每部分座椅骨架的端部都设有座椅骨架轴,还包括安装前钣和安装后钣,该安装前钣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部分座椅骨架上,该安装前钣和安装后钣上各具有与所述座椅骨架轴适配的两段半圆弧。
上述分体式后排座椅由于采用了安装前钣、安装后钣为两部分座椅骨架的座椅骨架轴提供了刚性连接,在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或者高速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后排分体座椅在分体处不会产生较大的翻转位移,从而可以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急刹车时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最佳实施方式中分体式后排座椅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最佳实施方式中安装前钣、安装后钣和座椅骨架轴的示意图;
图4为最佳实施方式中安装前钣、安装后钣和座椅骨架轴的俯视图。
图中:11.长座椅骨架、12.短座椅骨架、21.长座椅骨架轴、22.短座椅骨架轴、31.安装前钣、32.安装后钣、40.半圆弧、51.螺栓、5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分体式后排座椅,包括两部分座椅骨架:短座椅骨架11和长座椅骨架12;还包括短座椅骨架轴21、长座椅骨架轴22、安装前钣31和安装后钣32。短座椅骨架轴21设置在短座椅骨架11的端部,长座椅骨架轴22设置在长座椅骨架12的端部;安装前钣31的一端固定在短座椅骨架11、另一端固定在长座椅骨架12上,安装前钣31上具有与所述座椅骨架轴(21,22)适配的两段半圆弧40;安装后钣32的一端固定在短座椅骨架11、另一端固定在长座椅骨架12上,安装后钣32上具有与所述座椅骨架轴(21,22)适配的两段半圆弧40。作为优选,安装前钣31和安装后钣32是对称结构。本实施方式的分体式后排座椅由于采用了安装前钣31、安装后钣32对短座椅骨架轴21和长座椅骨架轴22提供了刚性连接,在汽车受到猛烈撞击或者高速紧急制动的情况下,后排分体座椅在分体处不会产生较大的翻转位移,从而可以提高车辆发生碰撞或者急刹车时后排乘员的安全性。
在上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以下特征:所述半圆弧40的内径大于所述座椅骨架轴的轴径,座椅骨架轴即短座椅骨架轴21和长座椅骨架轴22。这样的话,安装前钣31和安装后钣32上所述半圆弧40所组成圆孔的孔径比长、短座椅骨架轴(22,21)稍大,就不会影响座椅靠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转动,而且只在座椅靠背受到前后方向发生一定的位移时,该固定装置才会起作用。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汽车辅助座椅靠背安全性的固定装置,它是一种应用在后排分体式可翻转的那种座椅上。加强分体式座椅靠背的固定装置,通常在车辆发生剧烈撞击或者高速紧急制动时才发挥作用。
作为最优,所述安装前钣31的两端是分别通过螺栓51固定在所述两部分座椅骨架上;所述安装后钣32的两端是分别通过螺栓51固定在所述两部分座椅骨架上。如图所示,安装前钣31和安装后钣32通过左右两个螺栓51、螺母52和长、短座椅骨架(12,11)固定在一起,该结构设置具有安全可靠、工艺简单、安装和更换方便等优点。
安装时,先将安装前钣31和安装后钣32分别放置于长、短座椅骨架轴(22,21)的两侧,并分别通过上下螺栓51和螺母52进行连接。至此完成整个装置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75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