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坞除蚊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7610.2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竹;黄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竹;黄山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1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坞除蚊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环境防蚊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按蚊繁殖的花坞除蚊器。
背景技术
按蚊叮咬人和动物,传播恶性疟疾,是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最大的卫生害虫。现有的防蚊技术主要是对付成蚊的,例如,在疟疾高度流行的非州,当地居民用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避飞蚊,在睡觉时暂时避免叮咬;也有采取对成蚊的隐藏地居室、绿地、牲畜栏喷洒杀虫剂的,这虽能迅速灭蚊,暂时防止叮咬,但蚊虫的繁殖季节长,杀虫剂用量大,需花费大量资金,且造成人居环境的污染加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灭蚊电器,都是诱灭飞蚊的,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公知,只有控制按蚊的繁殖,才能有效控制疟疾的传播流行。按蚊通常在河塘、沟渠、水田、林下水洼等大型水面产卵繁殖,控制按蚊繁殖的难度极大。现今,尚无可供实际应用的控制按蚊繁殖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控制按蚊繁殖的花坞除蚊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以申请号200710042064.8的在先发明为基础再作进一步改进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控制按蚊繁殖的花坞除蚊器,它包括盆体、浮圈、罩网、诱虫室、花卉、栽植架、产卵腔室、羽化室、养虫室、盆底壁、盖板、蛙穴和固定绳,所述盆体浸入河塘水里,该盆体设有细密的网孔,河水可通过网孔渗入盆体内,而盆体内的蚊子幼虫无法从网孔逃出;所述浮圈为圆圈形,该浮圈能浮在水面上,该盆体的盆口与浮圈的底端相连接;该浮圈的上面铺设有栽植架,该栽植架上植设水生花卉成为花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栽植架上设有罩网,该罩网笼罩下的空间设为诱虫室,该诱虫室内圈囿蛙类,所述罩网设有网孔,其网孔大小只容许飞蚊和飞虫飞入,而罩网内的蛙类无法逃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栽植架下面的空间设为羽化室,该羽化室下面的水体设为养虫室;该栽植架设有细密的网孔,可为羽化室和养虫室采光、通气,而羽化室里的成蚊无法从网孔逃出,该栽植架里掺入自发光材料,夜里能发光。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栽植架的中央设有产卵腔室,该产卵腔室由前侧壁、活门、竖侧壁、后侧壁和底壁组成,该产卵腔室的上端口周沿与栽植架相连接,其前侧壁竖立,该前侧壁的高度与羽化室的高度相等,该前侧壁的底部设有转轴,该活门通过转轴挂设在前侧壁的下方,该活门上端面与养虫室的水面处在同一水平面,该活门的下端面与底壁相接近,其之间留有缝隙,该缝隙高度1-2cm,该活门的两个侧面的形状分别与两边的竖侧壁的形状相配且之间留有间隙,该活门可作前后摆动;该底壁的上部与后侧壁相连接,其两侧分别与两边的竖侧壁相连接,该底壁顺着缝隙向下倾斜;该后侧壁呈倾斜状,其两个侧面分别与两边的竖侧壁相连接;该养虫室的水面设有浮台,该浮台可浮动;该盆底壁上方设有盖板,该盖板与盆底壁之间的空洞设为蛙穴,该盖板与盆底壁的中央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的下端连接固定绳,所述固定绳系于河底的固定桩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圈、浮台可由材质比水轻的材料制成。
公知,按蚊幼虫是浮在水面觅食与呼吸的。白天阳光的烤晒使得河塘的表层水水温增高,按蚊幼虫是无法耐受露天下表层水的高水温的,而在多水草的水域,由于水草能挡住且吸收部分阳光,其表层水温度适中,适宜按蚊幼虫的生活,因此,雌按蚊喜在有草木遮蔽的阴凉水里产卵。根据上述大自然的启示,在本发明中,该栽植架上植设的花卉能吸引按蚊飞来栖息,且能以浓密枝叶的遮荫,使产卵腔室里的水变得阴凉,符合雌按蚊产卵的条件。
工作时,把该装置布设在生活住宅区的河塘里且浮于水面上,所述固定绳系于河塘底的固定桩上,河水从盆体上的网孔流进盆体内的养虫室且经缝隙流入产卵腔室。白天,按蚊飞入花卉丛中躲藏以避烈日的烤晒,这些飞来的按蚊有部分会被蹲守在花丛下的蛙类所捕食的,雌蚊飞入产卵腔室内产卵于水中,所孵出的按蚊幼虫活泼好动,经缝隙游入养虫室觅食与呼吸,花卉的遮荫使养虫室的水变得阴凉而符合蚊幼生活的条件,且花卉的根系伸入水里,能净化水质,促进藻类及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为蚊幼提供丰富的食饵。蚊幼在养虫室化蛹,蛹化成蚊飞入羽化室,因栽植架设有细密的网孔,羽化室的飞蚊无法穿过,其繁殖链被切断。夜里,该栽植架里掺入的自发光材料能发光,飞蚊和飞虫趋光从罩网的网孔飞入,可被蹲守在栽植架上的蛙类所捕食的。蛙类还可从栽植架跳入产卵腔室,顶开活门游入养虫室的浮台蹲守,捕食羽化室的飞蚊;该盆体底部所设的蛙穴可供蛙类夏蜇或冬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竹;黄山,未经黄竹;黄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76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