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页式连结笔记本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8335.6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高萩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萩威男 |
主分类号: | B42D3/06 | 分类号: | B42D3/06;B42D15/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谢丽娜;关兆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页 连结 笔记本 | ||
1.一种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其特征在于,
至少设有两本活页式笔记本,其中上述活页式笔记本在将两侧的封面和设于其间的书脊沿各自的边界线折弯自如地形成的笔记本主体的书脊的内侧固定有环式活页夹,
各笔记本在横方向上在打开看各笔记本的状态下左右排列,并且处于左方的笔记本的右侧纵边和右方的笔记本的左侧纵边相互接触的状态,
左右的笔记本相互接触的边作为对接边,
从一方的笔记本的对接边向另一方的笔记本的封面延伸设置而成的单体的连结片或者另一方的笔记本的封面延长而成的连结片沿着对接边折弯自如地形成,并且连结片和与该连结片重叠的另一方的笔记本的封面的大致中心通过卡止轴旋转自如地结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其特征在于,连结片利用与一方的笔记本分体的单体的薄板部件形成,在该连结片的单侧通过小宽度的接合部接合于一方的笔记本的端部,并且沿着一方的笔记本的对接边折弯自如地形成连结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其特征在于,连结片从一方的笔记本的对接边延长而与该笔记本的封面一体地构成,该连结片沿着对接边折弯自如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其特征在于,在从一方的笔记本的对接边向另一方的笔记本的封面延伸设置而成的单体的连结片或者一方的笔记本的封面延长而成的连结片和与该连结片重叠的另一方的笔记本的各对接面上,形成有在以卡止轴为中心的一定半径在十字方向的4个部位彼此嵌合的凹部和凸部,由此在将左右的笔记本在横方向上排列或者相对于一方的笔记本使单方的笔记本旋转90度或者180度时,各凹部和凸部装卸自如地卡止。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其特征在于,沿各纸张的左右两侧形成用于装订到环式活页夹的环的预订数目的装订孔,由此能够在将各纸张在里表翻转的状态下装订于活页夹的环。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具备用于将装订于环式活页夹的环的纸张卷起的翻页用书签,其特征在于,
该翻页用书签在将长条状的弹性线材折回成细宽度的平行形状而成的线形状的端部形成有环卡合部,并且在该环卡合部的内侧形成有其他环卡合部,该线形状的端部和其内侧的环卡合部分别能够在具有间隙的状态下与在活页夹上相邻设置的两个分别的环进行卡合,在该线形状的中途形成折弯,并且在该线形状的形成有环卡合部的相反侧端部安装有封套。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具备用于将装订于环状活页夹的环的纸张卷起的翻页用书签,其特征在于,
该翻页用书签具有环绕在活页夹上相邻设置的两个环的环状部和从该环状部延长并在中途折弯而成的长条状的主体部,该主体部的端部设有捏手片。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活页式连结笔记本,具备通过用作装订于环式活页夹的环的纸张的垫板而使纸张和环的高度差变小的防环高度差用垫具,其特征在于,
该防环高度差用垫具具备:沿单侧形成有用于装订于环式活页夹的环的装订孔的基板;设于该基板的装订孔的相反侧的经由折弯线折弯自如地形成的支撑板;设于该支撑板的自由端侧的经由折弯线而将小宽度的两片沿其中间的折弯线折弯自如地形成的高度调整片;以及设于该高度调整片的自由端侧的经由折弯线而折弯自如地形成的导向片,
在将支撑板折回于基板的下部的状态下,以使高度调整片形成为剖面山形状的顶部的折弯线抵接于基板的下表面的方式折弯,
使相对于导向片通过卡止轴旋转自如地结合的操作片插通穿设于基板的导向孔,并且以使卡止轴沿形成于支撑板的导向孔移动的方式进行卡合,
使形成于操作片的侧部的卡止槽和在基板的导向槽上隔开间隔形成的多个卡止槽根据操作片的压入量进行啮合,
通过将基板的装订孔装订于环式活页夹的环,形成用该基板支撑装订于活页夹的环的纸张的下表面的状态,
通过根据操作片的压入量调整高度调整片的高度来改变基板相对于支撑板的倾斜角,以减少纸张和环的高度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萩威男,未经高萩威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33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