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8497.X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志成;王子军;王国荣;曲杰;戴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志成 |
主分类号: | B60N2/01 | 分类号: | B60N2/01;B60N2/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11 安徽省蚌埠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军用 运输车 安全 乘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军用车辆装备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与军用运输车配套的乘坐装置。
背景技术
军队装备的运输车辆,主要承担运送人员和军用物资的任务。现有的军用运输车的车厢内没有乘坐装置,在运送人员时,人员在车厢内的乘坐姿势只有两种形式:一是直立站姿;二是坐姿(乘坐军用背囊);但不论哪一种形式,人员都没有任何形式的约束。当车辆正常行驶时遇到上下坡、侧斜坡、凸凹路面,不可避免的将使人体倾斜,当人体的重心线超出支撑面时,人体将会发生偏移。车辆行驶中加速、制动、急转弯等,又使人体受到惯性力、离心力的作用。当综合作用力大于人体肌肉控制力时,人体将发生位移,产生挤压或碰撞。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如正面、侧面、同向或逆向刮擦等,车厢会产生绕垂直轴的转动,人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作曲线运动。当车辆侧翻时,人体受到惯性力和离心力的综合作用。当车辆发生纵向或横向的连续翻滚时,人体受力情况复杂,有随时被甩出车厢的可能。由于军用运输车辆的车厢在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输送人员时人体受力情况,在车厢内既没有设计人员的乘坐装置,也没有安装任何形式的约束装置,所以,长期以来,军用运输车辆在输送人员时一直存在安全隐患,在发生交通事故时,造成非战斗减员的情况时有发生。经检索,没有发现适应军用运输车辆安全输送人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该乘坐装置可装配在车厢中,为每位乘员提供一个座位和一对约束,且该乘坐装置拆装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便携式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它包括有两只以上的可依次相互联接的支架和若干座椅,每一支架的底部联接有支腿,处在两侧位置的支架的外侧上联接有与车厢前后挡板配合的固定卡,各座椅的后侧连有挂钩,支架上固定有与挂钩配合的横梁。
由上述方案可见,当军用运输车需要运输人员时,将由支腿支撑的各支架相互连接后,设置在军用运输车的车厢中部,并将两侧支架外侧的固定卡分别与车厢的前后挡板联接,即可使支架固定在车厢中,支架固定好后,再将座椅后侧的挂钩挂在支架的横梁上,即可完成本乘坐装置的安装,这样每一只座椅即可为每一人员提供一个座位。当军用运输车需要运输物质时,可快速方便的将本乘坐装置拆除。本发明提供的安全乘坐装置能随车携带,并且不影响单兵战术动作的正常发挥。
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它可在多种军用运输车上使用,且能保证人员运输和物资运输的迅速转换,适应部队多种人员运输的需要,它有效解除了长期以来军用运输车辆在输送人员时一直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可避免或减轻乘员伤害;同时,可提高车辆载人时的行驶速度,增强运输快速反应的能力。它填补了军用运输车辆装备技术领域中的一项空白。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图3图1的B部放大图;
图4图3的E向视图;
图5图1的C部放大图;
图6图2的D部放大图;
图7图6的F-F剖视图;
图8本发明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8的俯视图;
图10图9的G部放大图;
图11图9的H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图2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军用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包括有两只以上的可依次相互联接的支架1和若干座椅3,每一支架1的底部联接有支腿5,处在两侧位置的支架1的外侧上联接有与车厢前后挡板配合的固定卡6,各座椅3的后侧连有挂钩3a,支架1上固定有与挂钩3a配合的横梁2。先将各支架1依次联接并与车厢的前后挡板联接后,再将各座椅3分别挂在横梁2上,即可完成本运输车安全乘坐装置的安装。
为防止在车辆行驶颠簸时,挂钩3a从横梁2上跳出,支架1上位于横梁2的上方固定有与横梁2平行的防跳梁4。防跳梁4的作用是对挂钩3a实现阻挡,防跳梁4与横梁2间的距离稍大于挂钩3a上端弯折部分的高度,这样既可使挂钩3a容易挂在横梁2上,又能保证在车辆颠簸时,挂钩3a不会轻易从横梁2上脱掉。
参见图3、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志成,未经孙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航数据获取和信号后处理
- 下一篇:丝体支架及具有丝体支架的管加热器、电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