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挂篮静载试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8695.6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4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刘诚;宋胜林;薄春莲;许爱军;于德福;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挂篮 试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建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建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或连续桥梁的施工挂篮的静载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刚构作为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桥型,以其造型美观,圬工少,自重轻,造价低,跨度大等优点,在桥梁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该桥型建造主要设备挂篮被人们广泛应用,而挂篮用于施工中必须履行的一道程序就是静载试验,经过静载试验安全性能没有问题的挂篮才能在生产中使用。现有技术挂篮的静载试验方法是采用常规的预压方法,即在高空的挂篮中预压大量的水箱或砂袋,通过在挂篮中增加水或砂袋的量来试验挂篮的承载能力,存在投资大、工序多、工期长和安全性差的缺点,另外在试验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偏载,甚至会损坏梁体和桥梁的下部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挂篮静载试验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投资大、工序多、工期长和安全性差的缺点,以及在试验过程中还容易造成偏载,甚至会损坏梁体和桥梁的下部结构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挂篮静载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垂直断面为回字形的已成混凝土梁的两腹板的每根腹板上从上到下依次预埋三块钢板,即上预埋钢板、中预埋钢板和下预埋钢板,且两腹板上预埋的上预埋钢板、中预埋钢板和下预埋钢板均分别水平对称设置;
第二步:取四根工字钢,将第一根工字钢的一端与垂直断面为回字形的已成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上预埋钢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将第二根工字钢的一端与垂直断面为回字形的已成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下预埋钢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再将第一根和第二根的工字钢的另一端焊接在一起,第一根工字钢、第二根工字钢与已成混凝土梁的腹板组成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并且与下预埋钢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根工字钢沿水平方向设置,再将第三根工字钢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已成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中预埋钢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第三根工字钢的另一端与作为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的斜边的第一根工字钢焊接在一起,将第四根工字钢的一端与固定设置在已成混凝土梁的腹板的中预埋钢板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将第四根工字钢的另一端与作为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的直角边的第二根工字钢焊接在一起,第三根工字钢和第四根工字钢构成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的支撑架;
第三步:按照第二步所述的方法在垂直断面为回字形的已成混凝土梁的另一腹板上构造成第二直角三角形反力架及其支撑架;
第四步:在挂篮吊挂的底模分配梁上设置底模板,在底模板上设置钢垫板,在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下方的钢垫板上设置第一千斤顶下分配梁,在第一直角三角形反力架与第一千斤顶下分配梁之间设置第一千斤顶,在第二直角三角形反力架下方的钢垫板上设置第二千斤顶下分配梁,在第二直角三角形反力架与第二千斤顶下分配梁之间设置第二千斤顶,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分别与各自的油压系统连接在一起;
第五步: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2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2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5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2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75%后停止加载并保持2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9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2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10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3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11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10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将第一千斤顶和第二千斤顶同时同步缓慢加载到挂篮额定载荷的120%后停止加载并保持5分钟,测量挂篮的下沉量和挂篮受力杆的应变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矿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