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9638.X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宋丽贤;卢忠远;冯培杰;芦艾;康明;宋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L83/04;C08L83/07;C08L83/06;C08K3/36;C08K5/14;C08K5/54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界 二氧化碳 技术 制备 硅橡胶 泡沫 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硅橡胶泡沫材料是硅橡胶经过发泡后制备的多孔性高分子弹性材料,它将硅橡胶与泡沫材料的特性结合于一体,不但具有硅橡胶的优良特性,还具有较低的密度、良好的吸收机械振动和冲击的物理特性以及隔音、隔热、密封等功能,可用作密封、减震、绝缘、隔音、隔热等高性能材料,在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传统的制备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方法有两种,即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化学发泡是将化学发泡剂均匀地分散在硅橡胶中,在一定的加工温度下,化学发泡剂分解产生气体使硅橡胶发泡。此方法虽然降低了材料的密度,但是获得的泡孔直径较大(可达几百微米),泡孔大小、泡孔结构、密度均匀性难以控制,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并且发泡剂分解后的固体产物会残留在橡胶中,影响橡胶的使用性能。此外,使用的化学发泡剂大多是有机发泡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物理发泡是将填充有成孔剂的胶料硫化定型后,用溶剂将成孔剂溶析出来,得到开孔型泡沫材料。同样,泡沫材料存在孔径大、泡孔分布不均,泡孔结构不易控制等缺点,且成孔剂会部分残留在橡胶中,影响橡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
随着对环境保护、产品回收利用和制品性能价格比等要求的提高,以CO2、N2、丁烷等物理发泡剂为主的物理发泡方法得到广泛重视,其中,超临界二氧化碳被广泛地应用于热塑性塑料和热塑性弹性体的微孔发泡中,如聚苯乙烯(PS)、聚丙烯(PP)、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等,得到的是一种泡孔孔径在0.1~10μm,泡孔密度在109~1015个/cm3之间的新型泡沫材料。美国专利US005158986A提供了一种超临界流体发泡制备微孔热塑性塑料的方法,得到泡孔孔径小于2μm,泡孔密度为109~1015个/cm3的泡沫材料;中国专利CN200410067058.4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通用型聚丙烯树脂的方法,得到泡孔均匀,大小可控的闭孔微孔发泡聚丙烯材料。由于这种材料泡孔孔径小、泡孔密度大,有利于阻止裂纹在应力作用下的扩展,从而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此外,作为发泡剂的二氧化碳是环境友好型发泡剂,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橡胶是高弹性材料,直接使用现有的塑料超临界发泡技术会因泡孔塌陷而导致发泡失败。因此,如何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应用到交联弹性体——硅橡胶发泡中成为当前研究的技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制备硅橡胶泡沫材料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满足有关领域发展的需要。
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如下:先将硅橡胶混炼胶在平板硫化机中预硫化,形成可以稳定泡孔壁结构的交联密度,再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对硅橡胶进行溶胀和渗透,使得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够在硅橡胶中大量溶解,保持一定时间后,通过快速卸压使得硅橡胶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过饱和,从而成核发泡,得到硅橡胶泡沫材料。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硅橡胶100份、填充剂20~80份、结构控制剂2~15份、硫化剂0.1~10份在橡胶密炼机中混炼制得混炼胶,在平板硫化机中预硫化定型;然后将胶片置于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中,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胀和渗透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卸压并冷却,得到发泡样品;最后将发泡样品在烘箱中进行完全硫化和热处理,得到硅橡胶泡沫材料。
本发明优选的溶胀和渗透温度为35~110℃、溶胀和渗透压力为8~40MPa、溶胀和渗透时间为0.1~6小时、卸压速率为10~30MPa/s。
硅橡胶为二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甲基苯基乙烯基硅橡胶中的任意一种。
填充剂为沉淀法白炭黑、气相法白炭黑中的任意一种。
结构控制剂为羟基硅油、二苯基硅二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叠氮硅烷或硅烷偶联剂中的任意一种。
硫化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DBPMH)、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中的任意一种。
本发明所述及的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流体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温度大于31.1℃,压力高于7.4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