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0031.3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8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方凤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42 | 分类号: | B01D3/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王菊珍 |
地址: | 232038 安徽省淮南市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馏塔 用液位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液体的液位进行控制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精馏塔的液位调节,通常是采用在塔釜的出液口安装气动薄膜调节阀组的方法,其调节阀开关信号接入控制室控制,液位高,开大调节阀,液位低,关小调节阀来控制塔釜液位,但当精馏塔的采出量很小时,如果采用调节阀控制,阀门长期处在小行程工作,不利于精馏塔液位的稳定,且由于调节阀所需的通量太小,现有的调节阀通常不具备这样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精馏塔在采出量很小时液位长期保持稳定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包括精馏塔,所述精馏塔的底部设有出液口,精馏塔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输液管的进液口相连,输液管上串联有常开截门,输液管位于精馏塔的下方,输液管的出液口与液面锁定装置的进液口和导流管的进液口相连,液面锁定装置包括沿上、下高度方向设置的进液立管和出液立管,所述液面锁定装置的进液口位于进液立管的下部,进液立管和出液立管之间通过多个上下并列设置的溢流管相连,溢流管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多个溢流管的高度分布区域包含所述精馏塔设计使用液面的高度区域,每个溢流管上分别串联有调节截门,所述出液立管的底端通过排液管与储存罐相连,排液管位于精馏塔的下方,储存罐位于排液管的下方,排液管的中部与串联有出液截门的出液管的进液口相连,出液管的出液口与外界相连,所述进液立管和所述出液立管的顶部通过串联有排气截门的排气管路与精馏塔内液面上方的空腔相连,出液立管上设有液位视镜,所述导流管上串联有导流截门,导流管位于所述精馏塔的下方,导流管的出液口与所述排液管或所述储存罐相连。
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溢流管的数量为2-6个。
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其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控制液面高度,打开位于该高度处的溢流管上的调节截门,关闭位于该溢流管下方的其他溢流管上的调节截门,就可以在精馏塔采出量很小时,将精馏塔液位长期稳定在该溢流管所在的高度位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包括精馏塔1,精馏塔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精馏塔1底部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输液管2的进液口相连,输液管2上串联有常开截门15,输液管2位于精馏塔1的下方,输液管2的出液口与液面锁定装置的进液口和导流管13的进液口相连,液面锁定装置包括沿上、下高度方向设置的进液立管3和出液立管4,液面锁定装置的进液口位于进液立管3的下部,进液立管3和出液立管4之间通过2个上下并列设置的溢流管5相连,溢流管5的轴线位于水平方向,2个溢流管5的高度分布区域包含精馏塔1设计使用液面的高度区域,每个溢流管5上分别串联有调节截门6,出液立管4的底端通过排液管7与储存罐8相连,排液管7位于精馏塔1的下方,储存罐8位于排液管7的下方,排液管7的中部与串联有出液截门9的出液管10的进液口相连,出液管10的出液口与外界相连。打开出液管10上的出液截门9,就可以通过出液管10将系统内的液体引导流出来。进液立管3和出液立管4的顶部通过串联有排气截门11的排气管路16与精馏塔1内液面上方的空腔相连,排气管路16用于排出进液立管3和出液立管4内的气体,出液立管4上设有液位视镜12,液位视镜12可用于观察系统的液位高度,导流管13上串联有导流截门14,导流管13位于精馏塔1的下方,导流管13的出液口与排液管7或储存罐8相连。打开导流管13上的导流截门14,就可以排空精馏塔1内的液体。
上述溢流管5的数量也可以为3个或4个或5个或6个。
本发明的精馏塔用液位控制系统在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控制液面高度,打开位于该高度处的溢流管5上的调节截门6,关闭位于该溢流管5下方的其他溢流管5上的调节截门6,就可以在精馏塔采出量很小时,将精馏塔液位长期稳定在该溢流管5所在的高度位置。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00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