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0777.4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训祥;杨俊成;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40 | 分类号: | B29C43/40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311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内饰产品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模。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饰产品加工制造领域中,由于麻纤维板具有材质均匀、纵横强度差小、不易开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成型麻纤维板的模具其型面一般为环氧树脂层,在上模或者下模的型面上沿所加工产品的轮廓边线设有一圈连续的角状凸起,所对应的另一个型面则为光滑设置,型面的背面用钢板焊接并加固。在生产加工时,先将麻纤维板放入加热间加热,麻纤维板中PP成分加热软化后,从加热间取出麻纤维板放入开模状态的模具中和汽车内饰覆盖层通过压机压力黏合,上下模合模成型麻纤维板,其位于型面裁切线上的一圈连续的角状凸起也同时被压入麻纤维板,从而在麻纤维板同表面覆盖层紧密黏合并成型的同时在其成型边线的表面上压出褶皱痕迹(即裁切线),而后取出成型麻纤维板,再进入切边打磨工序,即用曲线锯沿成型麻纤维板的裁切线进行裁切,裁切完后得到具有一定轮廓边线的成型麻纤维板,再后使用角磨机打磨裁切后的粗糙侧面,最终得到麻纤维板产品。在此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由于模具上下模一般为环氧树脂层作型面,型面背面钢板焊固,在长时间上下模具不断的开合模过后,其环氧树脂层型面往往会与钢板间发生松动甚至脱落,影响企业生产效率,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产事故的发生;其次,在模具加工工序中,由于模具的上下型面均采用的环氧树脂层,在长时间的加工制造中,位于其型面上的角状凸起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磨损,其尖部材料则会第一时间磨损掉,造成在后续的切边工序中难以找到甚至无法找到压制后的裁切线,也就无法更好的进行后续加工;再次,在切边工序中,虽然压制后的成型麻纤维板上印有裁切线,工作人员在用曲线锯进行手工切边时会存在人为的切边误差,造成切边后的麻纤维板产品边线不齐,影响美观;最后,由于纤维板是由纤维素纤维交织成型并利用其固有胶粘性能制成的人造板,在后续的打磨工序中不可避免会产生大量的纤维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产生威胁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且环保的压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压模,压模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下模的型面在沿产品裁切线处连续的设有彼此配合的切削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当采用上述结构以后,首先,由于产品压制和切边及一次完成,避免了后期加工,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其次,由于利用的是连续的切削刃直接在压制成型产品的同时切除多余物料,成型后的产品的边线整齐而美观,产品在切边后不需再进行打磨工序,也避免了打磨时产生的纤维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威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下模合模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上下模临近合模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上下模合模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压模,所述的压模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上、下模10、20的型面11、21在沿产品裁切线处连续的设有彼此配合的切削刃111、211。
进一步的,为保证切削刃111、211能够顺利切边且刃面不互相干涉,切削刃111、211的合模间距为10到20丝。
由于上、下模10、20均为一体式铸铁构造,在加工上、下模10、20时可以选择直接通过铸造手段做出模具体,再通过数控加工方式加工其型面11、21使其上、下模10、20能够正确配合,保证其精度的同时也解决了老式的环氧树脂层型面往往与其背面的加固钢板间发生松动甚至脱落的问题,同时铸铁件较耐磨损,增加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图3、图4及图5中为麻纤维板30在其加工成型时的加工状态示意图。图示中,其切削刃111、211一侧刃面和型面11、21的结合处圆角过渡,如若切削刃111、211一侧刃面和型面11、21的结合处为直角,在上、下模具10、20开合模时,产品切边碎屑容易在其结合处堆积,需要时常清理,影响模具的工作效率,本发明所选优选方案为过渡圆角半径R为5mm,切削刃111、211的另一侧刃面则与型面11、21平直顺延。
由于不同结构样式的产品其需要的模具10、20及其型面11、21均不同,其型面11、21上的切削刃111、211样式也有所不同,显然本发明的切削刃111、211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及图示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0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