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快门以及使用该液晶快门的显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0835.3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3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彻也;日向野敏行;新木盛右;深海彻夫;西山和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G02F1/1337;G02B27/2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松涛;夏青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快门 以及 使用 显示 系统 | ||
1.一种液晶快门,包括:
第一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夹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切换区;所述切换区通过施加电压从展曲配向状态变为弯曲配向状态;以及
核区形成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上,以在所述液晶层中与所述核区形成部分对应的所述切换区中形成核区,其中所述展曲配向在所述核区中比在所述切换区中更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孔径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孔径穿透所述第一电极到达所述第一支撑基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孔径填充有绝缘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绝缘凸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上并且覆盖有所述第一电极的绝缘凸起形成。
7.一种液晶快门,包括:
第一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夹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第一切换区;所述切换区在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压时变为展曲配向状态,并且在接收大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时变为弯曲配向状态;以及
核区形成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上,以在所述液晶层中与所述核区形成部分对应的所述切换区中形成核区,其中所述展曲配向在所述核区中比在所述切换区中更稳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所述第二电压时,在所述核区中的所述液晶层保持所述展曲配向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施加所述第二电压时,施加到所述核区中的所述液晶层的电压小于施加到所述切换区中的所述液晶层的电压。
10.一种液晶快门,包括:
第一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的第一电极;
第二支撑基板,具有形成在其上以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的第二电极;
液晶层,夹置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并且具有切换区;所述切换区接收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从展曲配向状态变为弯曲配向状态;以及
核区形成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上,以在所述液晶层中与所述核区形成部分对应的所述切换区中形成核区,其中所述展曲配向在所述核区中比在所述切换区中更稳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中的孔径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孔径穿透所述第一电极到达所述第一支撑基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孔径填充有绝缘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绝缘凸起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核区形成部分由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基板上并且覆盖有所述第一电极的绝缘凸起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快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基板包括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的所述第一电极上的第一和第二配向膜,以配向所述液晶层,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配向膜的配向特性彼此不同,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配向膜用于所述切换区并且所述第二配向膜用于所述核区作为所述核区形成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在所述第二配向膜处与所述液晶层接触的预倾角的绝对值小于在所述第一配向膜处与所述液晶层接触的预倾角的绝对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快门,其中,所述第二配向膜的配向调节力强于所述第一配向膜的配向调节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芝移动显示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083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