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尺寸薄板零件平面度的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1412.3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明;夏巍;郭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0 | 分类号: | B21D1/10;B21D4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尺寸 薄板 零件 平面 校正 方法 | ||
1.大尺寸薄板零件平面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设备的准备:准备压力机(9)及箱式回火炉,压力机(9)的最大压力为400~1000KN,压力机(9)的滑块行程为450-600mm;箱式回火炉采用台车式电阻炉,炉膛尺寸至少为450×450×350mm,加热温度大于200℃;
2)夹具的准备:采用一次可夹紧多片变形零件的夹具(5),夹具(5)可控制变形零件(2)在受压时相互间的滑动或挤出;
3)变形零件准备:将变形零件(2)进行分类,根据其平面度超差大小,分作平面度超差较小的A组变形零件(3)及平面度超差较大的B组变形零件(4);A组变形零件(3)平面度超差在0.6mm以内,B组变形零件(4)平面度超差在0.6~1mm以内;
4)零件夹装:夹具(5)内同时叠放夹装多片变形零件(2),变形零件(2)装上夹具(5)时,两件A组变形零件(3)与两件B组变形零件(4)交叉叠放装夹,每组中的两件变形零件及不同两组的变形零件叠放时,则根据平面变形凸点对凹点的原则,两两互补配对叠放装夹;装好变形零件(2)后,在最上层的变形零件(2)上放置上垫板(6);通过夹具(5)调整叠放的紧固程度后,水平倒置装好变形零件的夹具,变形零件若不能散落滑出,则达到初步压紧状态;
5)压力校正:将夹装好的变形零件(2)及夹具(5)置于压力机(9)的压力机工作台(8)上,操作压力机(9),压力机(9)的压力机活塞(7)压下上垫板(6),通过上垫板(6)向下施压压平夹紧的变形零件(2),减小夹紧的变形零件(2)的变形量和平面度超差量,并同时采用夹具(5)及时调整变形零件(2)的夹紧状态;
6)去应力退火:压力机(9)校平后,夹紧的变形零件(2);变形零件连同夹具(5)一起在箱式回火炉内进行去应力回火,之后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校正及回火后的大尺寸薄板零件(10);
7)拆夹:拆除夹紧校正及回火后的大尺寸薄板零件的夹具(5),获得大尺寸薄板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薄板零件平面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它包括底板(13)、第一挡板(11)、第二挡板(16)、楔子(12)、上垫板(6);第一挡板(11)上沿竖向设有2-10个大小相同的圆孔(15),第二挡板(16)与第一挡板(11)的结构相同;第一挡板(11)的下端部与底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挡板(16)的下端部与底板(1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使用时,楔子(12)的小头端依次从位于上垫板(6)上方的第一挡板(11)的圆孔、第二挡板(16)的圆孔中穿过,楔子(12)位于上垫板(6)的上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尺寸薄板零件平面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为固定连接由螺栓(14)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尺寸薄板零件平面度的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夹具(5)及时调整变形零件(2)的夹紧状态的方法为:
①、将楔子(12)平面朝下,小头端朝前,穿过相互叠压的多片变形零件(2)高度位置所在的圆孔(15),并用力手工塞紧;
②、在楔子(12)大头端,用榔锤水平方向用力将楔子(12)敲入圆孔(15),直至楔子(12)与圆孔(15)配合紧为止;
③、重复以上步骤①及②,反复压平被夹紧的多片变形零件(2),不断减小变形零件(2)的平面度超差,直至使用榔锤在水平方向用均衡力度将楔子(12)敲入圆孔(15)已无法敲入更深时,零件不反弹,平面度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141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