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3053.5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座 进行 保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针保护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对印制电路板(PCB,PrintedCircuitBoard)插座内的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在使用大量密集的PCB插座与插头连接方式的设备中,尤其是随着设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PCB连接的插座内的插针也越来越密集,甚至达到单个PCB有几百根插针的情况,而在PCB的插座与插头的结合和分离过程中,经常出现个别插针被折弯、甚至被折断的情况。现有技术中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一般是通过导向槽与导向销的配合使用来实现,但是,如果插针阵列出现个别插针受热弯曲或外力变形,甚至折断的情况下,实际上,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案,通过导向槽与导向销的配合使用,对插针仍然无法很好的实现固定,从而对插针也很难有效地进行保护。而正是这种个别插针的损坏,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插座的使用。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更有效的对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对插针很好的实现固定,能防止插座内的插针被折弯或折断,从而对插针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插座、插座内的插针、固定插针的插针保护套组成;其中,所述插针保护套固定于所述插座的顶部,插座内的每个插针穿过所述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被固定于所述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内。
其中,所述插针保护套上,设置有插针保护套向下运动至插座底部时用于保持插针保护套与插座底板间隔的弹力架。
其中,所述插针保护套设置有锁头;该装置还包括设置有锁头锁定构件的插头;所述锁头锁定构件,用于当所述插针保护套与所述插头一起向下运动至所述插座的底部时,通过所述锁头与锁头锁定构件的互相挤压,实现插针保护套与插头的互锁。
其中,所述插座设置有对插针保护套与插头的互锁进行解锁的解锁构件;所述解锁构件位于插座两侧壁的顶部。
其中,所述解锁构件还用于当对插针保护套与插头的互锁进行自动解锁后,将所述插针保护套重新固定在所述插座的顶部。
其中,在所述插座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用于将插针保护套的锁头定位在导向槽内,并沿插座底部的垂直方向上下运动。
本发明的装置主要由插座、插座内的插针、固定插针的插针保护套组成;其中,插针保护套固定于插座的顶部,插座内的每个插针穿过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被固定于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内。采用本发明,能对插针很好的实现固定,能防止插座内的插针被折弯或折断,从而对插针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置的各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的各构件装配前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的插针保护套与插头结合部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的插座、插针保护套与插头间互锁解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装置主要由插座、插座内的插针、固定插针的插针保护套组成;其中,插针保护套固定于插座的顶部,插座内的每个插针穿过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被固定于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保护的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该装置主要由插座、插座内的插针、固定插针的插针保护套组成。其中,插针保护套固定于插座顶部,插座内的每个插针穿过该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被固定于该插针保护套中对应的固定孔内。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每个插针对应一个固定孔,该固定孔也可以称为插针保护孔。
上述情况下,采用该装置的好处是,通过插针保护套对插针进行固定,有效的定位插针的运动方向,能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静态保护,即在插座与插头没有配合使用时对插针的保护。采用该装置的好处还包括:能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动态保护,即在插座与插头配合使用时对插针的保护。可见,在各种动态或静态情况下,采用该装置,都能对插座内的插针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以避免插座内个别插针的损坏(折弯或折断),直接影响到整个插座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