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3516.8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石初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鑫三和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23/44 | 分类号: | B65G23/4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6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送 输送带 重锤 拉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
背景技术
就目前来看,带式输送机主要用于钢铁、冶金、焦化、建材行业的原料输送。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粘附在输送带上的物质脱落后易堆积需要清扫,通常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结构设置不合理。特别是当输送带粘附经改向滚筒时物料脱落时,都堆积在下部配重箱上,进入输送带与张紧滚筒间的落物难清除。并且,由于导向柱设置在张紧滚筒两侧,阻碍了张紧滚筒拆装的空间,需对配重箱和输送带进行拆卸(或拆除)才可以拿出张紧滚筒。因此,对落入的物料进行清除,需要大量的人力与时间频繁进行拆卸、清除工作,清除十分困难。再者,如不能及时清除脱落的物料,长期运行时对输送带产生跑偏和不同程度的伤害,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能耗的增加,减少输送带和滚筒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包括有导向驱动装置,所述的导向驱动装置上设置有滚筒组件;所述的导向驱动装置包括有主导向柱与副导向柱,两者之间设置有配重箱,其中:所述的配重箱内设有张紧滚筒;所述的配重箱上层分布有辅助支撑装置,在辅助支撑装置上安装有支撑座组件,且辅助支撑装置上方设有连接梁;所述的滚筒组件包括有改向滚筒支座,所述的改向滚筒支座上设置有主改向滚筒与副改向滚筒;所述的主改向滚筒、张紧滚筒与副改向滚筒上绕设有输送介质。
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其中,所述的配重箱两侧分布有支撑座组件,所述的支撑座组件包括有主支撑座与副支撑座,且主支撑座同副支撑座一起,与辅助支撑装置相连。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的钢板盖,所述的连接梁上亦设置有钢板盖。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其中,所述的辅助支撑装置为支撑梁,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主导向柱及副导向柱相连。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其中,所述的输送介质为输送带。
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依托于给配重箱中间的张紧滚筒留出拆装的空间,避免了大量使用人力与时间对张紧滚筒进行长时间的拆装、清除工作,可节约整体的维护成本。更为重要的是,采用本发明后能够使输送带上的粘附物经过改向滚筒时脱落,不产生堆积,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清洁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主改向滚筒 2改向滚筒支座
3副改向滚筒 4第一钢板盖
5主支撑座 6副支撑座
7支撑梁 8副导向柱
9配重箱 10第二钢板盖
11连接梁 12第三钢板盖
13主导向柱 14张紧滚筒
15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带式输送机用输送带重锤拉紧装置,包括有导向驱动装置,该导向驱动装置上设置有滚筒组件。具体来说,所述的导向驱动装置包括有主导向柱13与副导向柱8,两者之间设置有配重箱9,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在配重箱9内设有张紧滚筒14,且配重箱9上层分布有辅助支撑装置。在辅助支撑装置上安装有支撑座组件,辅助支撑装置上方设有连接梁11。同时,滚筒组件包括有改向滚筒支座2,该改向滚筒支座2上设置有主改向滚筒1与副改向滚筒3。并且,主改向滚筒1、张紧滚筒14与副改向滚筒3上绕设有输送带15作为输送介质。
结合本发明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提升配重箱9的安装稳固程度,在配重箱9两侧分布有支撑座组件。具体来说,采用的支撑座组件包括有主支撑座5与副支撑座6,且主支撑座5同副支撑座6与辅助支撑装置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鑫三和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鑫三和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