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3776.5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0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B19/30 | 分类号: | A44B19/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46 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链 使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特别是一种可更换拉片的自锁式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着多种可更换拉片的自锁式拉链头。例如,1989年5月16日公告的专利号为4,829,638的美国发明专利,该现有技术揭示了一种可拆卸拉片的自锁式拉链头的滑块。该拉链滑块具有一上翼板和一下翼板,该上、下翼板通过一导柱连接。该上翼板位于该导柱的上方设有一连接凸耳,一弧形拉片保持件的前端固定在该连接凸耳上,其后端与该上翼板之间形成一间隙。该拉链滑块还包括一自锁马钩和一间隙封闭件,该自锁马钩用于完成该拉链滑块的自锁功能,该间隙封闭件用于封闭和开启该拉片保持件与该上翼板之间的间隙,方便使用者更换拉片。
但是,现有技术的可更换拉片的自锁式拉链头的滑块,为了实现拉片的可更换功能,必需包括一间隙封闭件,所需零件的数目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并且由于结构复杂,导致该自锁式拉链头的滑块的组装工序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可更换拉片的拉链滑块及使用该拉链滑块的拉链头。
一种拉链滑块,包括帽盖、自锁元件、弹性元件和滑块体,该滑块体包括上翼板和导柱,该自锁元件置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与该帽盖之间,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弹性地抵压该自锁元件,该帽盖固定在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该自锁元件包括马钩部、枢接部和按压部,该枢接部位于该按压部与该马钩部之间,该帽盖内设有枢转部,该自锁元件通过该枢接部与该帽盖的枢转部枢接,该滑块体对应该按压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使该按压部与该滑块体的外界相通。
一种拉链头,包括拉链滑块和拉片,该拉链滑块包括帽盖、自锁元件、弹性元件和滑块体,该滑块体包括上翼板和导柱,该自锁元件置于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固定在该滑块体与该帽盖之间,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弹性地抵压该自锁元件,该帽盖固定在该滑块体的上翼板上,该自锁元件包括马钩部、枢接部和按压部,该枢接部位于该按压部与该马钩部之间,该帽盖内设有枢转部,该自锁元件通过该枢接部与该帽盖的枢转部枢接,该滑块体对应该按压部设有通孔,该通孔使该按压部与该滑块体的外界相通,该拉片套设在该自锁元件及该帽盖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拉链滑块通过使该自锁元件与该帽盖枢接,在该滑块体上设置通孔,使该自锁元件的按压部与该滑块体的外界相通,这样在更换拉片时,只需用外力对该自锁元件的按压部施压,可使得该自锁元件围绕该帽盖的枢转部旋转,从而在该自锁元件和该滑块体之间产生间隙,使拉片的拉杆可以从该间隙处进出。由于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间隙封闭件,本发明的拉链滑块具有结构简单,便于组装的优点。而且,该滑块体上的通孔与该自锁元件上按压部的设置使得该拉链滑块的外形轮廓完整,没有缺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该拉链滑块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拉链滑块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所示拉链滑块中帽盖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拉链滑块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拉链滑块组装拉片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拉链滑块组装拉片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拉链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
图8是图7所示拉链头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拉链滑块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拉链滑块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拉链滑块 100、100a、100b 按压部 25、25a
拉链头 200 弹性元件 30
帽盖 10 圆心管 40
顶壁 11 滑块体 50
第一侧壁 12 上翼板 51
第二侧壁 13 凹槽 511
第三侧壁 14 通孔 512、512a
第四侧壁 15 穿孔 513
同心孔 151、541 下翼板 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