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交换网络中实现跨节点聚合链路的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4372.8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7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骆震江;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H04Q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蒋雅洁;张颖玲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换 网络 实现 节点 聚合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包交换网络中实现跨节点聚合链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所需要跨越的子网上建立连接,使所述需要跨越的子网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智能网络中形成虚链路;配置虚链路信息,将配置的所述虚链路信息在所述智能网络内发布;所述智能网络采用所述虚链路信息实现跨节点的虚聚合链路,并以所述虚聚合链路为单位进行业务连接的自动创建或业务恢复后的重路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将现有标签的取值范围进行重新划分,并划分为普通标签的取值范围和虚标签的取值范围;或者,将现有标签的取值范围进行扩展,并划分为普通标签的取值范围和虚标签的取值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需要跨越的子网上所使用的标签为所述虚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虚链路信息具体为:将所述虚链路信息配置到所述智能网络中与所述虚链路相连的智能网络节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虚链路信息配置到所述智能网络中与所述虚链路相连的智能网络节点具体包括:
将所述虚链路信息直接配置给所述虚链路两端的两个智能网络节点;或者,
将所述虚链路信息配置给所述虚链路一端的智能网络节点,所述虚链路的另外一端的智能网络节点通过与已经配置有虚链路信息的智能网络节点的信令交互,从已经配置有虚链路信息的智能网络节点获知所述虚链路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聚合链路具体为:至少包含有一条成员链路是虚链路的聚合链路;
所述进行业务连接的自动创建或业务恢复后的重路由时,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智能网络需选取路由,选取的路由经过所述虚聚合链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链路信息具体包括:虚标签对应关系;
所述进行业务连接的自动创建或业务恢复后的重路由时,该方法还包括:所述虚聚合链路的上游智能网络节点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到所述虚聚合链路的下游智能网络节点;所述下游智能网络节点检查接收到的连接建立请求中携带的虚聚合链路在上游智能网络节点的标签,若所述虚聚合链路在上游智能网络节点的标签为虚标签,则需要先查找所述虚标签对应关系获得与所述标签对应的虚标签,然后再根据转发表确定虚聚合链路在下游智能网络节点上转发的出端口;若所述虚聚合链路在上游智能网络节点的标签为普通标签,则直接根据转发表确定出端口。
8.一种包交换网络中实现跨节点聚合链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虚链路形成单元、虚链路信息配置及发布单元、虚聚合链路实现单元;其中,
虚链路形成单元,用于在所需要跨越的子网上建立连接,使所述需要跨越的子网的一个或多个连接在智能网络中形成虚链路;
虚链路信息配置及发布单元,用于配置虚链路信息,将配置的所述虚链路信息在所述智能网络内发布;
虚聚合链路实现单元,用于所述智能网络采用所述虚链路信息实现跨节点的虚聚合链路,并以所述虚聚合链路为单位进行业务连接的自动创建或业务恢复后的重路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标签范围划分单元,用于将现有标签的取值范围进行重新划分,并划分为普通标签的取值范围和虚标签的取值范围;或者,将现有标签的取值范围进行扩展,并划分为普通标签的取值范围和虚标签的取值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虚链路信息配置及发布单元,进一步用于将所述虚链路信息直接配置给所述虚链路两端的两个智能网络节点;或者,将所述虚链路信息配置给所述虚链路一端的智能网络节点,所述虚链路的另外一端的智能网络节点通过与已经配置有虚链路信息的智能网络节点的信令交互,从已经配置有虚链路信息的智能网络节点获知所述虚链路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37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