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形状凝胶-金属复合赝复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14698.0 申请日: 2010-10-14
公开(公告)号: CN102451048A 公开(公告)日: 2012-05-16
发明(设计)人: 刘琦;邵龙泉;温宁;赵宁;徐坚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F2/28 分类号: A61F2/2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08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杂 形状 凝胶 金属 复合 赝复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颌面部缺损修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杂形状凝胶-金属复合赝复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颌骨缺损通常由肿瘤切除或外伤等引起,会造成患者严重的咀嚼、语言、吞咽功能和面部畸形,术后必须进行缺损修复。上颌骨的特殊部位、特殊组织结构,使得植骨、组织瓣转移等外科重建方法的应用有很大的困难。至今为止,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尚未能建立一种很成熟的上颌骨重建的外科学方法,上颌骨缺损仍然依靠赝复体的修复。

颌面缺损的修复是一个系列治疗过程,其中主要包括腭护板、暂时阻塞器和正式赝复体的制作与使用。为了修复颌骨缺损后的软硬组织,又要获得较好的固位和支持作用,赝复体一般较大,结构也较复杂,基本为极不规则的形状,这就增加了赝复体的重量,对基牙健康和固位都十分不利。因此,一般要求赝复体的总重量不超过50g。但传统的实心结构硅橡胶材料由于体积大、质量重,增加了固位的困难。为减轻赝复体的质量,降低其硬度,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学者尝试把医用GP-084发泡硅橡胶引入颌面赝复体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发泡硅橡胶可以大幅度减轻质量,提高其弹性,但是发泡硅橡胶不具备抗菌和抑菌能力,长期置于体液环境中后,表面会聚集病原微生物体和脓性分泌物,一方面刺激周围软组织,从而导致炎症发生。另一方面导致硅橡胶材料的各项性能迅速老化。

如果将硅橡胶材料制作成中空式结构,可望明显减轻赝复体的重量,但没有“骨架”材料的支撑,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因而既起不到封闭口鼻腭、保持缺损腔形态的作用,而且会形成颜面部的塌陷畸形。因此,针对复杂且不规则的缺损形状,开发出外层为柔软的医用硅橡胶,内层为轻质,高强度钛丝三维结构的复合赝复材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钛及钛合金因其优越的理化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已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对于牙科种植和自体骨移植的使用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口腔复杂缺损则不适合采用钛板作为内部支架材料,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类钛丝网的个性化钛丝三维结构。

目前,虽有学者研制出钛网硅胶片,用于颅骨缺损的植入性修复,据报道已完成了动物学实验。但其厚度为1.5mm,为规则片状,硬度接近于骨组织,属植入性材料,无抗菌能力,这与赝复体的要求相去甚远。赝复体多为形状复杂的中空结构,硅橡胶硬度以接近周围软组织为宜,厚度一般为5-6mm左右,属非植入材料,应具有抗菌能力。

钛丝网虽被硅橡胶所包绕固定,但如不能形成一定的粘结力,则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出现相对位移,从而发生切割作用,严重时可割破硅橡胶,导致赝复体的损坏。Burkhard H.Wolf等通过试验证实,金属钛可通过粘接剂与硅橡胶等柔软的颌面修复材料牢固粘接,而钛对2mm以上的硅橡胶材料颜色的影响可以忽略。这就为我们在较为柔软的硅橡胶材料内部添加金属支架提供了可能。

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制取合适的缺损部位的印模和模型,是整个赝复体修复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传统上颌骨缺损修复印模和模型制取的方法是先用印模膏制取缺损部位的初印模,再用弹性印模材料制取终印模,然后再将制取的印模灌制石膏模型以进行修复。这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上颌骨缺损造成患者口鼻腔穿通,因此,印模制取过程是在患者呼吸道的前端进行,操作时患者感觉不舒适且存在将印模材料误吸人呼吸道的风险。其次,这种方法不能很完整地取出缺损部位的组织倒凹。另外,上颌骨肿瘤切除术后瘢痕挛缩和放射治疗等原因常造成患者开口度减小,有时开口度不足1cm,给传统方法制取印模带来极大困难,甚至无法进行。而术前在模型上预修整手术切除范围也误差较大,以此制作的暂时或永久赝复体往往适合性差,临床调改工作繁杂,而CAD/CAM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日益引起了口腔学者的重视。2006年,Horatiu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将聚乙烯甲基丙烯酸酯与羟基磷灰石混合加入硅橡胶材料,完成大型颅骨缺损的恢复重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杂形状凝胶-金属复合赝复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凝胶-金属复合赝复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获取患者的缺损部位器官及缺损部位的图像数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